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EIT(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表面电流获得内部电阻抗的成像技术,近年来在临床肺阻抗成像、呼吸运动监测以及肺功能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妇科腔镜手术在手术方式以及术中体位方面与传统手术不同,由于头低脚高位和气腹的影响使得肺部通气受限,增加肺部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利用EIT监测技术为接受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提供合理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探究是否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术中肺部塌陷以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的发生,为特殊体位下的腔镜手术中进行肺保护性通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支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份在上海瑞金医院妇科接受腔镜手术的18-65岁患者共24例,将患者分为PEEP组和对照组共2组(信封法,每组12例),其中PEEP组在术中使用PEEP维持,对照组不使用PEEP。术中使用EIT设备(PulmoVista 500,Draegerwerk AG&Co.KGaA)进行肺通气监测,PEEP组在麻醉诱导后、头低脚高位前自6cmH2O每5分钟以2cmH2O的幅度增加PEEP值,最高至14cmH2O。随后根据EIT图像,以ROI3(region of interest,兴趣区)+ROI4区达到最大时的PEEP值为最佳值,并保持至手术结束。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PEEP变化的每一个阶段、头低脚高位后、手术开始每半小时以及手术结束恢复正常平卧位时的EIT数值、呼吸参数、氧合指数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出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肺部通气变化的情况。结果:在本研究收集的24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EIT电极带位置的原因导致体位变动后EIT数据无法记录。余22名患者均顺利完成EIT测量并接受妇科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之间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麻醉时长、ASA等级、术中出入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EIT图像无明显变化(P=0.517)。在PEEP滴定过程中,随着PEEP数值的增加,PEEP组ROI3+ROI4比例增加明显(P<0.001),且PEEP组术后ROI3+ROI4区增加明显(P<0.001)。PEEP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EIT图像(P=0.014)以及氧合指数(P=0.02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IT技术是一种即时、无创、无辐射的监测手段,能在手术中实时反应患者肺通气情况。通过EIT监测可以进行PEEP滴定,为患者提供最佳PEEP水平,在避免肺非重力依赖区域过度通气的同时维持肺重力依赖区扩张防止塌陷,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及氧合情况,并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