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为止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9—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9.2%,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为90.03万亿元,相较于1979年增长了219.5倍,创造了“中国奇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传统文献主要从经济角度研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这只能部分解释环境污染问题,它不能够脱离制度因素而发挥作用,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体中。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最明显的事件莫过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具有经济上的分权和政治上的集权两大特征。分税制改革重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忽视了对环境的监管,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本文从中国式财政分权角度研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章先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梳理了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已有文献;最后分析了本文研究所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本章的研究充实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财政分权和环境污染的现实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存在“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现象,这也是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为了寻求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章首先总结出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环境污染的三条路径:税收竞争、支出竞争和引资竞争;并且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和地方政府、企业和中央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第五章以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收入分权还是支出分权,从全国样本回归结果上看均与环境污染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为研究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划分为控制区和非控制区,研究发现控制区财政分权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而非控制的财政分权则加剧了排放。将固体废弃物污染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发现东部财政分权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中西部则加剧了排放。将废水划分为丰雨区和枯雨区,研究发现两者财政分权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总之,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性的提出:(1)优化政府官员考核体系,严格实施环境监管;(2)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界定地方政府环保责任;(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发展;(4)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效率;(5)加强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最明显的事件莫过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具有经济上的分权和政治上的集权两大特征。分税制改革重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忽视了对环境的监管,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本文从中国式财政分权角度研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章先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梳理了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已有文献;最后分析了本文研究所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本章的研究充实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财政分权和环境污染的现实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存在“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现象,这也是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为了寻求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章首先总结出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环境污染的三条路径:税收竞争、支出竞争和引资竞争;并且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和地方政府、企业和中央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第五章以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收入分权还是支出分权,从全国样本回归结果上看均与环境污染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为研究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划分为控制区和非控制区,研究发现控制区财政分权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而非控制的财政分权则加剧了排放。将固体废弃物污染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发现东部财政分权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中西部则加剧了排放。将废水划分为丰雨区和枯雨区,研究发现两者财政分权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总之,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性的提出:(1)优化政府官员考核体系,严格实施环境监管;(2)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界定地方政府环保责任;(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发展;(4)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效率;(5)加强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