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日裔英籍作家,2017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小说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英格兰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风貌为背景,以主人公在六天旅程中的断续回忆为线索,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展开叙事,详尽展示了英伦特有的管家文化,并深入挖掘了此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其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趋势。小说The Remains of the Day,自石黑一雄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更受国内外读者青睐,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目前,该小说有四个译本,其中两个是大陆冒国安和冯涛的译本,另外两个分别是由台湾译者于而彦和张淑贞所译。由于于而彦译本和冯涛译本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冒国安和张淑贞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诺德的功能加忠诚作为理论框架,对该冒国安和张淑贞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三个问题:首先,两个译本是如何遵循功能原则;其次,两个译本是如何实现忠诚原则;最后,两个译本是如何达到功能和忠诚的平衡。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发现两个中译本在表现原著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著的艺术特色方面存在差异:冒国安译本为体现源语结构上的特点而刻意保留源语句式的特点,而张淑贞译本则注重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并没有刻意保留源语句式的特点。笔者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可能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两译者在遵循功能原则、忠诚原则时各有不同。冒国安译本着重刻画了一位典型的英国管家的形象,尤其是翻译一些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时,在遣词造句上追求某种古朴、呆板的风味,营造了一种压抑之感;张淑贞译本目的在于向中国读者介绍一部西方经典小说,因而更加注重译本的可读性和流畅性。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两个中译本进行研究。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并勾勒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对功能加忠诚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对小说The Remains of the Day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第三章对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的简单介绍以及对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的理论框架进行重点介绍;第四章结合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对The Remains of the Day中译本进行功能原则分析和忠诚原则分析;第五章对论文整体加以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展望未来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