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以来,苏童一直笔耕不辍,保持着充沛的创作活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1980年代的先锋小说,到1990年代文化转型期的作品,再到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苏童小说创作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时期文学转型的轨迹。最初苏童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沉迷于形式的试验,书写逃遁与堕落的苦难主题以及少年血的粘稠异化。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暗含过去年代的忧伤印记,也有对1950-1970年代一体化叙事的反抗,弑父的冲动隐含了对十七年革命叙事的消解和颠覆。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处于文化转型期,苏童的创作也处于转型的阶段。虚构的精神故地逐渐消退,苏童极尽想象之力,将古典叙事美学融汇在新历史小说的文本构建中。与此同时,他也关注父权与男权制下女性群体的心理世界与生存困境。苏童的写作包含欲望书写与虚构想象,隐含着对政治化僵化叙事的解构,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宏大叙事的挑战。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进入一个相对平缓期,他更多关注庸常人生的平凡之事,在文本写作的过程中意欲介入现实,也注重刻写人性深处的温暖微光。简要回顾其创作的轨迹,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三次较大的调整,其写作风格的转型构建值得关注。苏童的转型有时代背景的外部原因,也有其文学本身的内部原因。本论文的初衷在于探讨苏童小说创作的转型特征及原因。本论文分为五章,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青春迷茫与苦难书写。通过苏童先锋时期经典文本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其转型前作品的主题与艺术风格。逃遁与堕落的苦难书写、忧伤与阴郁的暗流涌动,发生在枫杨树乡的天灾人祸与香椿树街的斗殴暴力,这些苏童总是反复地“深情构建”,这样的书写从侧面折射了旧式农村家庭的衰亡历史,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含过去年代的忧伤记忆。第二部分,欲望、权力与人性叙事。虚构的枫杨树乡逐渐消散,可想象之力依然渗透于新历史小说的故事中。先锋后期,苏童的创作处于转型的过程。由于《妻妾成群》的成功,苏童在后续关注女性群体的文本里,持续性地寻找创新的可能。他试图关注女性群体隐秘的内心世界,刻写那些处于男权与父权制下女子所面临的精神上的困境。与此同时,在如《我的帝王生涯》等新历史小说的构建中,他依旧发挥虚构的热情,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将古典的叙事美学融入人物与故事的描写里。第三部分,介入失重的迷惘之音。新世纪以来,苏童在长篇的写作里阐述其介入现实的创作理念。在《蛇为什么会飞》、《黄雀记》等作品中,他试图借用象征的方式以及隐喻的叙事来达成他的介入。他那冗杂的叙述往往显现出无法遮掩的裂隙,即使以反讽姿态渗透其中,但失却以往的灵动与流畅,这过于拥挤的表达无法企及真正深刻的隐喻之意,由此,苏童的介入现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触及现实。第四部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嬗变。创作转型以来,他部分作品的主题构建由阴郁苦涩向温情善美逐渐转变。他淡化历史的虚构与幻象,别离逃遁的苦涩与晦暗,摒弃少年血的异化与粘稠,他的眼光开始关注到现实人生的平常琐事。总而言之,苏童新世纪以来中短篇小说的写作转型值得关注。第五部分,苏童小说叙事风格与审美取向的转变。本部分主要从荒诞的临界感觉、碎片化叙事等西方现代派创作方法、意象化的白描传统古典叙事美学、艺术风格的渐变探讨其叙事风格与审美取向的转向。他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也有中国古典小说的遗韵,他讲述故事的方法与解构生活的叙事美学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