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学生汉语“了1”用法的偏误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1”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对它们在汉语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对匈牙利这样小语种国家的学生习得情况的研究还很少。但就我的了解来看,匈牙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1”有很大的困难,可以说成为了他们学习中很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打算对匈牙利学生学习汉语里的“了1”偏误做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希望对匈牙利学生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一共有五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论文前言。主要介绍了匈牙利语语法和其他的语言的语法有很大不同,不像汉语,也不像别的欧洲的英语德语法语。因此匈牙利学生要正确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中的“了1”有较大的困难。研究方法是分析匈牙利学生填了关于使用“了1”的问卷,介绍匈牙利学生犯的偏误,偏误的原因。
  第二章是介绍“了1”的功能,语法结构。本章为了便于后来的叙述,本章首先列出以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梁鸿雁《HSK应试语法》与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为基础,按动作的完成划分为三个类;动作已经完成,预计要完成,假设的完成。其次,使用“了1”要注意的问题;不能用“了1”的情况,“了1”的位置在句子里,“了1”常见的偏误,“了1”有时间词的句子中的功能。
  第三章是“了1”的偏误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匈牙利学生汉语里使用的“了1”偏误情况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一共调查了126名匈牙利学生,我们发现匈牙利学生使用“了1”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了1”的误加,“了1”的遗漏,“了1”的错位,“了1”代替“过”。本文还得到了总体偏误率的表,偏误类率表,和对这些表进行的分析。匈牙利学生使用“了1”时,可以轻松掌握心理动词句和经常或反复多次句子有很少犯偏误错,误率为29%,“是……的结构”偏误率为71.8%,时量补语的句子偏误率为75%。
  第四章介绍匈牙利学生使用“了1”的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本章主要介绍匈牙利学生学习汉语里的“了1”时有什么困难,混淆:母语的负迁移,匈牙利语是黏著语,黏著语言主通过改变词形来产生词义,加词缀,词缀可以在词前,在词后,在词里面。在匈牙利语中用时态和过去时的标志或现在时的标志表达动词完成。仍然包含“了1”与“了2”混淆,结果补语混淆,“过”混淆,“着”混淆。匈牙利学生像很多其他的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时一样经常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使用母语的语法特征。迁移往往会对匈牙利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偏误。
  第五章介绍“了1”偏误纠正或用法改进的建议。“了1”教学方法和顺序不尽合理,应该改变教学顺序。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生比较“了1”使用与使用类似知识点的规则,例如“过”和“了1”的区别,“是……的”结构和“了1”一起使用时,“了1”和“了2”的区别。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清楚理解中文使用“了1”的规则与匈牙利语中“时态”表达方式的不同。“了1”不是过去时的必然标志,句子中用不用“了1”要根据句意和其他情况。学生开始学习“了1”时,他们需要理解全部用法和所有使用情况。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新兴消费空间的出现催生了摩登男女这两类身体形态。新感觉派是这一时期都会上海的思实书写者,其小说以摩登男女遇合中的男性对不同类型女性“他者”的欲望凝视来呈现现代性体验。如何看待这类以男女邂逅和分离为架构的小说,是富有意味且争议不断的论题。本文以邂逅中的男女关系变化为思路和线索,聚焦于文本、图像和散文日记的互证式研究,发掘出报刊杂志中的若干材料,并与左翼都市文本对比分析,同时紧
学位
《从文自传》对沈从文而言既关乎身份,也关乎文学趣味、文化人格和精神趋向的建构。  本文以身份串联全文,聚焦于沈从文的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传记,对其创作心历纵向式梳理、自传文本深掘式剖析及史料、互文横向式比较,按照《从文自传》写作前的身份焦虑与寻找、写作中的身份认定与指认策略、身份建构的诗学意义的线型结构分三章论述。第一章探讨沈从文在《从文自传》写作前的身份焦虑与诉求及与之共生并存且构成对话关系
学位
在20世纪中国的“想象共同体”中,现代国家想象与现代化实践彼此同构,但90年代以来,文学中“乌托邦”的失落造成了理想书写的当下困境。柳青作为从五四走来,亲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代共和国作家”,他在多种思想资源的影响与指导下,进行着“新世界”的想象与创作。本文运甩“论从史出”的方法,从柳青的小说文本、文艺评论、思想札记及社会史料等方面探入,刀图将作家放置在文学、现实、历史三维的场域下进行分析,梳理出
学位
宋季元初,着名的坊刻中心——福建建阳的书林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类书。此种类书将各种生活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刊载,以供日常随时翻检使用,性质如同今天的“家庭生活手册”,现代学者称之为“日用类书”。“日用类书”一体于晚唐宋初肇端,於宋末至元代迅速发展,体式亦日趋成熟,出现了《事林广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又称《居家必用》或《居家必用事类》,以下统一简称《居家必用》)等代表性作品,其后又分化出了“百科类”
学位
《月令采奇》四卷,明李一楫辑,是一部辑录性质的岁时类文献。该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每季一卷。每卷先季节总叙,次五行生旺,次逐月月令,月今后又有本月逐日杂记、调摄、占候等内容。此外,卷四在十二月后又有闰月令、调摄总论、占候补遗、杂记补遗等内容。由于流布未广,《月令采奇》在国内于清初即告亡佚,所幸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万历原刻本,1970年台湾艺文印书馆据以影印,编入《岁时习俗资料汇编》第八、九册行世。  
学位
汉语是典型的“S+V+0”语言,而韩语则是“S+0+V”类型语言,二者在语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同时都属于量词性语言。传统的观点认为,量词和复数标记互相排斥、不能共现。因此,有量词的语言通常没有复数标记,而有复数标记的语言通常没有量词。但汉、韩语稍显特殊,它们既具有丰富的量词,又有复数标记“们”和“暑(Deul)”。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汉、韩语数量表达方面相关研究的难度。本文立足于汉、韩语
学位
主体问题一直是研究哲学、文学绕不开的必经选题。作为20世纪具有传奇色彩的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涉及领域广泛,而主体概念作为福柯庞杂的理论体系背后若隐若现但一脉相承的线索,可以说是福柯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一,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试图梳理福柯的前期主要思想,主要从话语的主体、权力的主体两个方面来论述福柯不同理论空间里主体概念的“悖论”。第一章绪论简单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原因、意义及研究方
学位
桂馥所撰《札朴》十卷,治经史子集、涉古言古字、述山川名物、考金石文字、解疑难俗语,卷帙不多却包罗甚广,其中亦不乏谬言譌语。  本文以《札朴》中的失误条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初步订误工作,对桂馥误改其字、误释其义等问题作出订正与补充。在此基础上,选取“玉篇广韵”、“诛”、“牑模”三条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条目进行更深层次的补正工作,对其所涉及的形义问题与字际关系予以梳理和考证,并提出新的观点和
学位
隐喻是中国人和泰国人最常用的辞格之一。隐喻也常被看作是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水”作为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概念,它对汉泰人民有着明显的重要性,因为两国人民自古到今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尤其是都依靠水路来交通。水的产生与汉泰人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也使汉泰语言中产生了大量与水有关的词汇、隐喻、成语、熟语、惯用语等。本文便以汉泰语关于“水”隐喻词汇为研究对象,采用Lakoff&Johnson的概
学位
本文对“请教”、“指点”类等级关系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细致分析。在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语料的方式,探究“请教”、“指点”类等级关系动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其与世界图景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该类动词的语用意图,同时对俄罗斯学生学习等级关系动词提出学习建议和方法。  全文共六章,主体部分有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缘起、研究意义、方法与内容,明确本文的相关概念,对语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