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重组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简言之,资产重组是对企业产权、现有资产和负债、企业主要业务重现调整组合的过程。这一企业经营的具体方式在西方国家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重组动机还是资产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我国的资产重组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到现在,企业间的重组愈演愈烈,并暴露出诸多问题,资产重组对重组公司绩效提升受到普遍质疑。  本文以前人所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首先对资产重组的定义、动因、原则、模式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产重组额绩效进行分析,挖掘企业资产重组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实证过程中利用重组前一年、重组当年、重组后一年的数据,根据模型,模拟出综合得分,可以进行重组前后的绩效比较,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目的较为单一,多为扭转亏损,重组后绩效提高不具有长期性,平均绩效水平,较发达国家较低等结论,在制度上和观念上具有上升空间。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全文分析,分别从重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建设两方面,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他文献
借款利率作为影响一起借贷交易能否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是借款者借款代价和投资者投资收益的衡量,更是借款者违约风险的衡量。那么,借款利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源于国家政策对借款利率的限制、平台根据借款者信用等级与借款期限设置利率下限、借款者可能为了提高借款成功率而设置较高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借款利率与借款者违约风险存在不对等的可能,即利率相同的订单可能存在不同的违约风险。此时,投资者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及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中国经济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影子银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