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超过30万口腔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肿瘤病例数的2.1%,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超过90%,占全球恶性肿瘤的1-2%,中国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1.5%—5.6%。现阶段口腔癌的治疗仍以手术辅助放疗和化疗为主,但术后局部病灶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导致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5%,并且手术对患者面容的破坏使患者的社交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现象。因此,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或者抗肿瘤药物,提高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沙利霉素在人口腔鳞癌细胞中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初步探讨沙利霉素作用机制,为今后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新思路。方法:本实验通过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株CAL-27,分别将1、2、4、8、16、32μmol/L沙利霉素和1.25、2.5、5、10、20、40、80μmol/L顺铂与CAL-27细胞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沙利霉素和顺铂对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在24小时和48小时两个时间点受抑制的情况。将0、2、4、8μmol/L沙利霉素和0、5、10、20μmol/L顺铂与CAL-27细胞共同培养48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PI染色法)分别检测沙利霉素和顺铂对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沙利霉素作用后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在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可能与沙利霉素作用机制有关的通道蛋白Akt和p-Akt的表达变化。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0、2、4、8μmol/L沙利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小管生成数目和管样结构长度的影响。结果:沙利霉素和顺铂均能够显著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与临床一线化疗药物顺铂相对比,沙利霉素对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更加显著。在细胞周期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沙利霉素与CAL-27细胞共同培养48小时后,G0/G1期的CAL-2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S期和G2/M期的CAL-27细胞比例出现降低;顺铂对CAL-27细胞周期没有特异性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沙利霉素能够上调CAL-27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同时能够下调PARP,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小管形成实验表明沙利霉素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小管生成数目和管样结构长度,且抑制效果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相对于顺铂而言,沙利霉素对CAL-27细胞的增殖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能将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能够诱导CAL-27细胞发生凋亡,这一机制可能和Akt/p-Akt信号通路相关。另外,沙利霉素能够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因此本实验提示沙利霉素能够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有效抑制并且能够促进其凋亡,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