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自西向东横跨中国的中部;大约2006年之前其发展较为落后,东西部差距在扩大;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经济增速下滑,进入新常态阶段,发展中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2009年之后长江经济带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加速上升,东西部差异在缩小,表明其发展在全国呈现出优先性。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2016年关于长江经济带的两次会议上,分别提出了“建设创新驱动带”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于是本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背景之下,创新网络对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如何?本文由于需要研究产业转型这种宏观经济数据,因而对创新网络采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视角——三螺旋模型;计量方法采用极限边界分析法(EBA方法)、空间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的计量方法的综合;选取长江经济带129个市州的2005-2014年的数据来进行宏观计量;通过使用三螺旋模型的相关变量对当地的GDP增长率、第二产业GDP增长率、第三产业GDP增长率和第二向第三产业的产业转型这4个因变量进行EBA回归,得出5%显著性个数比重和CDF(0)值,进而来分析上述这些变量的系数正负情况和敏感度。EBA回归的结果显示:(1)关于大学科研类的自变量的显著性比重低,CDF(0)值接近于50%;(2)滞后2期的自然科学项目对第二产业有着正性影响;(3)大学科研在长江经济带的东部和西部要比全境,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偏正向,但是CDF(0)值接近于50%;(4)财政对科技支出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偏正向,但是CDF(0)值接近于50%;(5)财政对教育支出对产业转型有较明显的正性作用;尤其是滞后2期的CDF(0)值小于10%,但是对GDP有较明显的负性作用;(6)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滞后1期和滞后2期都表现出对产业转型的负向影响;(7)中学生在校人数的滞后2期表现出对第三产业GDP的正性影响。从中反映出三螺旋模型中的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连接性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通过与其它国家的相关数据的对比,发现了:中国的第二产业具备科技竞争力,这与第(2)条的结果相对应;中国的第三产业没有表现出知识密集型的倾向,这与第(1)、(3)、(4)、(6)、(7)的结果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