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对中药多糖的分离纯化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精制,由于大孔树脂本身性质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点并以其简单高效的工艺、低廉的成本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一般大孔树脂对多糖类天然产物的纯化时没有较理想的解决方案。本实验将以甘草多糖为例,应用数种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考察脱色脱蛋白效果,研究大孔树脂在多糖纯化中的应用。确立了多糖溶液的分析方法,选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选用Bradford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并对上述方法的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满足实验的要求。并确立了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420nm的吸光度,以表示色素的含量。应用多种商品化的大孔树脂,对甘草多糖的纯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多种树脂的静态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树脂和透析处理粗多糖对多糖纯度的影响,发现经过D301T和S-8的处理,纯化后多糖的蛋白、色素含量显著降低,透析后多糖纯度可达到80%以上。纤维素微球经活化、胺化制备成树脂,并对其吸附性能和对多糖的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溶液静态吸附时,低浓度吸附较为有利。经过树脂动态吸附处理后多糖的蛋白、色素含量最多可降低75%和55%,多糖纯度提高约为4%,蛋白、色素清除效果明显,但对多糖纯度提高较小,处理量较少。聚乙烯醇微球经活化、胺化制备成树脂,并对其吸附性能和对多糖的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10mg/ml甘草多糖,流速12BV/h,上样量约为2BV(BV为树脂体积数),处理量明显高于纤维素树脂,处理量为第1BV时,蛋白含量为0.24%,多糖颜色呈现类白色,多糖纯度提高30%,达到71%。第2BV时,多糖纯度提高10%,达到54%,2BV后对多糖纯度的影响不大。经过研究发现大孔树脂处理工艺要优于传统的脱色、脱蛋白方法,为中药多糖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周围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凸现,特别是降雨径流的非点源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地理因素,重庆高速公路多建在山岭重丘地区,公路两旁的护坡土壤多为
人脑是人体内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器官。长期以来,人类对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1997年“人类脑计划”在美国的正式启动,人们对大脑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
系统讨论了La3+,Sc3+,Gd3+和Lu3+掺杂对(Y0.97Tb0.03)2SiO5的光致和阴极射线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稀土元素对(Y0.97Tb0.03)2SiO5的发光性能有不同的作用,发光强度与掺杂稀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均匀分散的前驱体,然后通过煅烧获得蓝绿色Sr4Al14O25: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在制备前躯体过程中,分别用NH3.H2O和NH4HCO3作为沉淀剂,研究了其对最终发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他在小说中曾经塑造过各种人物形象,有女性形象、儿童形象等,本文主要分析了狄更斯的小说中的儿童
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是地质工作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其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
职业生涯规划己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和崭新的工作,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继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潜力。
网络通信技术的介入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社交平台,将传统课堂与微信强大的社交功能相结合,构建
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由黄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蚊虫为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猪是JEV的扩增宿主,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防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和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神经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