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豆汤为中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的经典方,由于临床疗效确切,该方被《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为治疗HLD基本方剂,临床上一直沿用至今。目前由于缺乏对肝豆汤的化学成分和体内过程研究,该方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限制了该方的应用和发展。本论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肝豆汤中化学成分及大鼠体内代谢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为揭示肝豆汤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方法:通过色谱条件摸索,建立了肝豆汤U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分析平台建立肝豆汤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构建肝豆汤质谱数据库,对该方整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类和归属;通过构建铜负荷大鼠模型,灌胃给药肝豆汤,采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体外化学成分信息,鉴定大鼠口服肝豆汤后入血、入肝成分,探讨肝豆汤在铜负荷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吸收代谢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进一步对肝豆汤在大鼠尿液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物进行分析,对肝豆汤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1.建立了不同批次肝豆汤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确定了17个共有峰,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采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分析策略,建立了复方肝豆汤数据库,对肝豆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计鉴别出96个化合物,对每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总结归类并对其单味药来源进行归属,包括21个蒽醌类化合物,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7个原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10个黄酮化合物,8个皂苷类化合物,10个鞣质类成分,4个姜黄素类化合物,2个苯丁酮苷,4个倍半萜类和6个其他类成分,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肝豆汤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快速全面地对肝豆汤化学成分进行鉴别。2.构建铜负荷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分析平台鉴定了大鼠口服肝豆汤入血入肝原型成分及代谢物。正常给药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54个成分入血,包含36个原型入血成分,18个代谢产物,其中有21种原型成分及8个代谢产物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被检测到。在铜负荷模型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46个成分入血,包含30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其中有18种原型成分及5个代谢产物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被检测到。入血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生物碱和原萜烷型四环三萜类成分,还有少量皂苷、黄酮和鞣质类成分;大黄中的蒽醌及泽泻的原萜烷型四环三萜类成分是主要的入肝成分。3.采用UPLC-Q-TOF-MS结合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口服肝豆汤后尿液中的成分,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77种化学成分,包括45种原型成分和32种代谢产物,主要为蒽醌类、原萜烷型萜类化合物及少量皂苷黄酮鞣质类化合物,对肝豆汤体内成分进行了系统阐明,并推断肝豆汤中蒽醌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经为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生物碱类成分的主要代谢途经为羟基化、去甲基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为肝豆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该方法可作为中药复方代谢物组快速鉴定的重要工具。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肝豆汤中化学成分和体内代谢物的快速筛选和鉴定方法,初步阐明了该方化学成分和体内代谢情况,为该方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