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将其拥有的股权作为担保物质押给质押人以借入资金的一种行为。自2013年我国监管机构放开场内质押以来,大股东股权质押现象越来越普遍,日益成为大股东获取资金的主要手段。股权质押业务发展迅速,风险随之滋生。由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于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更大、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在经营管理中对风险偏好更高,股权质押获取资金成为了绝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的选择,而民营大股东的绝对控制权又使得高比例股权质押的实施成为了可能。股权质押融资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合理能够获取额外的资金,促进公司的经营发展,如果使用不合理,既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也使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给投资者和企业双双带来隐忧。由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整体实施比例更高,一旦风险被触发,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民营上市公司贵人鸟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展开案例研究,针对控股股东高比例、大规模、连续的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质押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同类民营公司防范股权质押的负面影响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以往与股权质押相关的研究,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做出了解释,并阐述了文章所依赖的四个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整体发展情况做出了说明,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业务的现状、主要实施动机与可能潜藏下的一系列风险。然后,本文以贵人鸟公司股权质押案例详细展开,先后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控股股东实施股权质押业务的过程及特点、可能存在的质押动机,并分别对贵人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公司价值的后果、相关机制与手段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该股权质押案例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过度质押都会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股权质押融资行为虽在表面上看不影响公司经营及其价值,但是深入分析发现,由于股权质押制度的设计,控股股东实施股权质押业务后,不会转移控制权,仅现金流权降低会恶化其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降低了其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成本,提供给了大股东潜在的掏空机会。同时,股权质押作为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质押资金的运用会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一定的积极动机,过度质押也会给上市公司埋下风险的“种子”,大股东很可能为规避风险通过调整其决策和行为模式作用于上市公司,尤其当质押资金并未真正投向上市公司时,更会对公司价值产生消极影响。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资金获取工具,防范股权质押负面影响是当务之急,使得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适应其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从源头上对过度股权质押这类行为发挥约束作用。除此之外,要想防范这种负面影响,对质押实施的合理比例和质押资金用途进行规范缺一不可,民营上市公司应提前测算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股权质押比例并严格执行,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后续的流向应当及时披露与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