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共分为三个试验:试验一,分别以豆粕、磷酸脲和矿物质缓释尿素为氮源,配置了三种等能等氮日粮,分别为豆粕组(SBM组)、磷酸脲组(UP组)和矿物质缓释尿素组(SRU组),采用注射器式体外模拟发酵装置,分别在0、1、2、4、6、8、10、14、18和24h后终止发酵,测定瘤胃培养液中pH、氨氮浓度(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结果表明:UP组的pH值出现峰值较早,在第4h出现最大值(6.79);而SBM组和SRU组分别在第10h和第6h达到最大值,pH值分别为6.82和6.76。UP组其氨氮浓度在第2h便达到最大值(59.01 mg/100ml);而SRU组在第8h才达到最大值(52.37mg/100ml)。试验各组微生物蛋白浓度变化规律相近,在24小时内缓慢上升,都在第24h达到最大值。但可以看出UP组在第24h时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低于(P<0.05)SBM组和SRU组。体外发酵试验表明,在等能等氮的条件下,矿物质缓释尿素组氨的释放速度较为平缓,矿物质缓释尿素组与豆粕组所产生的微生物蛋白无显著差异。试验二,分别以豆粕、磷酸脲和矿物质缓释尿素为氮源,配制了三种等能等氮饲料,按氮来源不同分别命名为豆粕组(SBM组)、磷酸脲组(UP组)和矿物质缓释尿素组(SRU组)。选3头体重相近的2岁瘘管牦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每期12天,在试验期的第11天选取10个时间点,连续24h测定瘤胃液的pH值、NH3-N和MCP浓度;在试验的第12天食前1h采集血清,并测定动物血清尿素氮、总蛋白、血清磷和血清钙浓度。结果显示:在24小时内,试验各组pH值和氨氮浓度变化规律相近,都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试验各组pH值和氨氮浓度都在食后第2h小时达到最大值;但在第2h,UP组的pH值和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SBM组和SRU组(P<0.01),而SBM组和SRU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MCP浓度变化规律相近,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都在第10h时达到最大值。在第10h时,UP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低于(P<0.05)SBM组和SRU组,而SBM组和SRU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血清Ca和血清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SRU组的血清总蛋白浓度为87.23g/L,显著高于(P<0.05)SBM组(84.27 g/L)和UP组(84.54g/L)。试验表明,在等能等氮的条件下,矿物质缓释尿素组所合成的微生物蛋白与豆粕组无显著差异,能够代替饲料中的部分蛋白源。试验三,试验选体重350kg左右西门塔尔杂交牛20头,按年龄、体重均等的原则,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头,分别接受四种日粮处理,四种日粮按不同氮源命名,分别为:大豆粕组(SBM)、磷酸脲组(UP)、矿物质缓释尿素组Ⅰ(SRUⅠ,0.35%)和矿物质缓释尿素组Ⅱ(SRUⅡ,0.75%)试验牛在试验期第1天和最后一天早上空腹称重,称重后采集血液样品用于测定血清钙、血清磷、血清尿素氮和血清总蛋白浓度。结果表明,SRUⅠ组日增重为974.29g,比对照组、SBM组、UP组和SRUⅡ组分别高出6.81%、4.28%和0.96%,与SBM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SRUⅡ组日增重为965.00g,比对照组SBM组合UP组高出5.80%和3.29%,与SBM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各组血氨浓度均处于正常水平。试验各组血清Ca和血清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 SURⅠ和SRUⅡ组的血清尿素氮与SBM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低于(P<0.05)UP组;尽管试验各组血清总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除UP组外,其余试验组在试验期后均有所增加,其中SRUⅠ组最高,分别高于SBM组3.82%,高于UP组3.17%。试验表明,矿物质缓释尿素较豆粕组和磷酸脲组生产性能更高。矿物质缓释尿素添加量为0.35%时的生产性能较添加量为0.75%时高,其经济效益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