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发展情况的变化,其行政组织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这些变革反映了我国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认识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这些变革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也起到了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生活和社会治安的作用,从中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这些变革并未完全取得预期的成效,特别是1998年以前的数次行政改革,相反而在某些方面强化了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某些弊病和不足。当前,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已经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对政府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掀起了一股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在这一股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的趋势。这一管理思想对西方各国的政府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英、美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行政架构、管理理念和服务范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大大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仅如此,新公共管理思想所形成的这股强大的公共行政改革力量,也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改革。 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和分析我国国内形势发展的变化,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及其在西方国家实践成效地分析,来不断地探寻我国政府未来的发展模式,构建政府未来行政改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