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土壤协同恢复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林火是造成森林退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影响了其多种功能的发挥,对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功能的提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通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火烧迹地植被-凋落物-土壤的恢复过程及主要驱动因素,揭示了植被-凋落物-土壤之间的协同恢复机制,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火烧迹地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主要为:中度火干扰当年以灌木为主,15年后演替为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7落3白);重度火干扰当年以草本为主,8-15年后形成灌丛,30年后为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落5白)。轻度火烧对植被演替有促进作用,中度/重度火烧迹地自然恢复年限需要15-30年。2.不同强度火干扰后植被覆盖度有明显下降,4年是植被的快速恢复期,之后趋于平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轻度火干扰后1-10年间不可持续地、相对稳定地快速恢复,10-30年间持续地缓慢恢复;中度火干扰后1-10年间不可持续地、不稳定地显著恢复,10-30年间持续地、稳定地快速恢复;重度火干扰后1-20年间不可持续地、不稳定地快速恢复,20-30年间持续地、稳定地快速恢复。3.轻度火干扰后,直径结构呈右偏峰状,与未干扰无明显变化,中度/重度火干扰后,直径结构呈右偏峰状,大径级(14-20cm)林木占比68~100%,30年后,更新林木生长成6-10cm径阶的林木,直径结构呈左偏峰状。未干扰的林分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均呈聚集分布,火干扰后聚集强度均明显增加。火干扰促进了更新,更新苗呈聚集分布,随干扰强度的增加,更新速度减缓。火干扰后,喜光植物柴桦、兴安杜鹃、柳兰等侵入,增加了林下植被多样性,其中,中度/重度的柴桦、兴安杜鹃、柳兰在群落中占优势。4.火干扰后,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的恢复时间分别为2个月、3-8年、30年。轻度/中度/重度火干扰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损失了 56.58%、87.23%、99.37%,30年内未恢复。5.未干扰的凋落物 TC、TN、TP 含量分别为 322.56~442.78g/kg、19.37~27.43g/kg、0.25~0.51g/kg,相比对照样地,轻度/中度/重度火干扰后,TP含量分别增加了 10~18%、33~75%、50~100%,TC和TN含量分别减少了 4~7%、10~16%、30~39%和8~11%、15~20%、40~52%。相比对照样地,轻度/中度/重度火干扰后,凋落物C/P分别下降了 5~19%、22~34%、36~60%。轻度火干扰后,土壤 TOC、TN、TP、TK、AP 含量分别上升30~33%、1~2%、2~9%、1~4%、15~17%,30年内恢复至火前水平;中度火干扰后,土壤TOC、TN分别下降了 11~18%、24~28%,TP、AP、TK、AN含量分别上升了 6~7%、15~16%、19~23%、2~4%,重度火干扰后,土壤TOC、TN、AP含量分别下降了 47~51%、21~24%、11~16%,TP、TK、AN含量分别上升了 33~35%、41~48%、29~34%,其中,AP含量30年内未能恢复,其他营养元素在30年内恢复至火前水平。火干扰后,土壤C/N上升了 48~53%、27~32%、1~2%、C/P下降了0~3%、6~8%、61~64%。火干扰加快了凋落物中磷元素的释放,促进了土壤氮和磷的矿化作用。6.轻度/中度火干扰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别降低了5~6%、9~10%,真菌群落多样性分别降低了7~8%、8~10%;重度火干扰后,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了9~11%,以变形菌和绿弯菌为主,真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了 12~14%,以古根菌为主,除重度真菌外均能在30年内恢复。火干扰后,土壤固碳、木质素降解、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和有机态磷的水解作用增强,反硝化作用减弱。林火对土壤碳、氮、磷循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7.植被-土壤之间表现为正向互作效应: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积累有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和凋落物营养元素的积累,进而促进土壤养分的恢复;土壤微生物受到植被和土壤共同驱动,同时参与到养分循环中,促进了土壤和植被的恢复。其中,土壤TN、TOC、AP含量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功能恢复受到乔灌草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驱动。火干扰后,植被群落的恢复速度快于土壤恢复速度(演替协同度指数>1)。8.根据植物和土壤功能恢复的主要驱动因子,综合考虑不同强度火烧迹地的生境和自然演替规律,为了促进演替进程,提出抚育改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土壤调控、菌根菌剂等人工快速恢复和功能提升技术模式。
其他文献
声子晶体中引入缺陷之后,在带隙内产生的缺陷态使波局域在缺陷处,而远离缺陷的波则迅速衰减。因此可以通过在完美声子晶体中设计缺陷来限制和引导弹性波的传播。利用一系列缺
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恢复图像的细节信息,一直是先进光学遥感与高性能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是制约远距离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提升的核心因
肝窦阻塞综合症(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一种由微循环障碍引发的肝脏组织结构损伤,其发展过程伴随有肝窦充血、细胞水肿、炎症、坏死和细胞间的大分子物质积
距新课程改革推行已将近20年,初中英语教育已摆脱了“为什么而学”的困惑,目前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教学效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后发现当前影响英语教学效能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因素;随后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法在两所中学对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效能现状进行研究
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显示出电阻随温度升高呈指数下降的特性。NTC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电路保护,温度监控和温度补偿等领域。NTC热敏电阻具有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响应速
背景化疗抵抗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难题。肿瘤组织中低氧、酸性、高间质压的微环境是导致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新生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y)能够诱导肿瘤血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向更低功耗和更高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功能氧化物材料(尤其是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相应的光电器件展现出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过渡金属氧化物大多具有典型的强
聚偏氟乙烯(PVDF)自问世以来就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抗紫外线以及耐酸碱、耐气候老化性且成膜性好,已作为一种主要的微滤、超滤的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随着石油、天然气面临开采殆尽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以其清洁、不产生温室效应等优点,在新能源结构
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为茄科(Solanaceae)鸳鸯茉莉属(Brunfelsia)多年生常绿灌木。因为体内存在降解酶的作用致使花瓣花青素发生降解,花瓣开放后由蓝紫色变为纯白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