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英语电影正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电影的标签和门楣,电影片名始终被置于醒目的位置,以吸引眼球,激发观看欲望。因此在大量外国电影蜂拥而入的今天,片名的翻译有着极强的导视作用,是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一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成为了翻译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目前缺乏一套比较系统可行的原则作为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存在着误译,滥译,翻译不统一、不到位,监管不力,市场混乱等问题;另一方面,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有关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仍然是质低量少,大多数文章主要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语境适应,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的,或直接聚焦于翻译策略和方法,很少有人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一套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是近年来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他的翻译理论相比,该理论着眼于宏观和系统化的研究,为翻译研究拓展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胡庚申教授指出,“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它以“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基石。换句话说,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翻译的实质体现在其定义中: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本文将试图在对电影片名的翻译生态环境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研究电影片名的三维翻译原则。论文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电影片名做了一个总体介绍,包括电影的种类,命名方法,以及国内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理论框架(翻译过程,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以及该理论对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部分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系统深入地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本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为“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远远大过了传统所说的语境概念,它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中英文电影名的特征(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审美特征和商业特征)和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商业功能),在电影片名翻译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这两个方面无疑构成了影响翻译过程的重要因素。第二个方面为“三维”角度的适用性转化,本文尝试着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说明。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