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天然生物高分子为载体制备纳米粒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胶原蛋白因其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羟基(-OH)、羧基(-COOH)和氨基(-NH2)等多种活性基团,可作为合成纳米材料的良好载体,制得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因良好的量子尺寸效应,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食品及重金属检测。其中纳米比色测定法因检测效果好,灵敏度高,可视化等特点应用最为广泛,在检测水中重金属离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铬离子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且传统检验方法操作复杂、仪器昂贵。因此本文以草鱼鳞胶原蛋白(GSC-Col)为载体制备纳米银材料,并将其用于快速检测水中Cr(III)离子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将硝酸银作银源,GSC-Col作分散剂、稳定剂,茶多酚作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快速合成纳米银溶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纳米银溶胶在410nm附近出现紫外吸收特征峰,制得的纳米银粒子为球形纳米银且平均粒径为3.35nm、4.45nm、7.25nm。将该纳米银溶胶置于4℃条件下可以保存60天,使用时于磷酸盐缓冲液、低浓度的钠盐、铵盐及硫酸盐溶液中均较稳定。2、该GSC-Col纳米银材料可用于水中重金属检测,通过UV-Vis测定不同Cr(III)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发现两者在一定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适检测范围在0.5-10mg/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416X-0.03044,R2=0.994。用TEM表征该纳米银溶胶加入Cr(III)前后的纳米银粒子形貌变化,发现纳米银粒子与Cr(III)之间发生了非交联团聚反应,其特征为纳米银粒子粒径变大,胶原蛋白表面结构发生改变,溶胶颜色由黄色变为褐色。用UV-Vis测定,加入Cr(III)后该GSC-Col纳米银材料的紫外吸收峰出现红移,吸光度值随着Cr(III)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对其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室温条件下该纳米银材料与Cr(III)反应5min即可,温度和pH值对检测无影响,在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仍对Cr(III)具有高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3、该GSC-Col纳米银材料采用UV-Vis测定自来水、河水中Cr(III)的含量,通过加标回收试验测得自来水中Cr(III)回收率为81-97.8%,河水中Cr(III)回收率为79.5-97.6%,六次测定结果RSD<3%,表明该法用于实际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