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膜清洗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常规的化学清洗可部分恢复膜性能;但仍无法保证膜元件清洗的彻底性和性能恢复的完全性。尽管个别系统的膜元件经多次化学清洗后,可延长使用寿命至五年甚至更长;但目前多数系统的膜元件更换期不长于三年,每年有大量膜元件退出使用并废弃。废弃膜元件的性能恢复及再应用问题逐渐引起业界关注。目前关于反渗透膜污染程度的准确评价和清洗效果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为少见;废弃膜元件的性能恢复及再应用的相关研究则更是鲜有报道。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反渗透膜元件及系统的污染程度的简便评价方法,考察了反渗透膜的常规清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废弃膜元件污染程度评价、膜性能恢复及其再应用的技术经济性等问题。课题根据反渗透系统设计软件,提出了统一于现场测试条件下的反渗透膜元件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具有简便、可靠的特点。鉴于部分废弃膜元件仍保持一定的产水和脱盐性能,可通过常规清洗部分恢复膜性能,并将其应用于低端用户的特定工程场合。本研究通过离线清洗试验,比较了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方式的清洗效果,并考察了清洗剂种类、交替清洗、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课题重点研究了废弃膜元件的拆洗再生、性能表征以及工程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性能严重劣化的废弃膜元件,在保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可通过拆解、刷洗等机械方式去除膜表面污染物;并用特定药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产水量,同时保持其部分除盐、大部分脱除有机物、绝对截留悬浮颗粒和胶体等物质的性能。经过拆解、刷洗、重卷、铠装等过程处理的再生膜元件类似于早期卷式膜元件的结构特征,保留了良好的完整性和耐压性能。废弃膜元件的上述特点基本保证了其工程上再应用的技术可行性。结合再生膜元件的系统运行特性,可考虑将其应用于部分除盐、反渗透预处理等特定工程环境。理论计算表明,此类膜元件应用于上述场合具有技术可行、成本低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