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研究及其空间分辨率的提高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是近年来传感测量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该文研究的课题属于光纤传感测量领域.在许多特定的环境场合下,要求同时监测大量位置甚至是沿着长距离位置连续变化的温度量,此时传统的点式温度传感器无法有效地实现传感测量,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则恰好提供了可行的新手段.该文在分析和研究拉曼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和信号光功率的大小为基准,完成了拉曼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的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实验系统,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现阶段的温度传感实验任务.在该系统中,通过采用新的温度信号解调方法,使系统的信噪比获得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灵敏度.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的基准,该文在对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系统结构设计上必须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空间分辨率描述了传感系统分布式测量的程度,好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必然要求高的空间分辨率.而高空间分辨率与信号光功率又是一对明显的矛盾,因此至今所报道的该类系统中,空间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2m,而这一指标在许多场合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该文的研究重点便是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的方法与实现.深入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空间分辨率虽然是由三个时间常数确定,然而真正决定系统空间分辨率高低的是信号光功率的大小.要想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就必须以牺牲信号光功率为代价,同时光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和A/D采样卡的采样速率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改善信噪比是提高系统空间分辨率最根本的办法.该系统通过采用高隔离度光滤波器使背景光噪声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同时采用低噪声前放和三级低噪声主放大电路使放大电路的噪声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小,从而大大改善了系统的信噪比.另一方面,系统中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现有系统采用输出脉冲功率180mW的激光器和PIN光电二极管,在此基础上在5km的传感光纤上实现了空间分辨率10m的温度传感测量.这一实验结果离1m的空间分辨率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通过采用EDFA光纤放大器进行功率提升和高灵敏度APD光电二极管进行光探测后,一定能使实验结果更加完善.目前,新的实验系统正在构建中,即将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目前,传感网络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核心技术均是无线传感网技术。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电流的实时监测和反馈,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来说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平板显示领域中传统的CRT显示器因存在高辐射、高功耗、低分辨率、体积笨重等问题,逐步被以轻薄、省电、环保等为特点的TFT-LCD所取代。TFT-LCD产业经过
近几十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以其快速、高效、安全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车
中心偏是影响透镜组光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心偏测量仪在透镜的胶合、定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仪器的自动化成为衡量仪器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立了集先进的测量设备、传感器、网络通讯、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海洋水文观测实时共享系统。围绕实时、准确、持续地获取海洋水文数据及其即时共享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了远程观测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建模、实时共享子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海洋水文要素的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采集、实时稳定在线传输与动态共享。该系统成功地在天津港环境监测和黄骅港安全通航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利用多源综合数据,建立碧流河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 表明:率定期模型纳什效率系数Ens、决定系数R2及相对偏差
随机路径选择模型由于具有较好地再现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能力,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仿真和动态路径诱导的核心模型。Logit随机路径选择模型山于其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行选择行为
棕囊藻(Phaeocystis)因其频以囊体形式引发大面积有害藻华,而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棕囊藻成囊作用在其生态竞争以及藻华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硅藻
随着人们对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认知度越来越高,也越发重视。国家也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政策优惠。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工具正在快速的发展。如何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能够提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