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古籍的外传,推动了周边国家传统医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国外翻刻的特殊形式(或曰版式)的中医古籍。“和刻”(日本刻本)中医古籍即是其中的一种。传入日本的中医古籍,不但将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带进日本,并且通过“和刻”这种形式在彼邦得到了良好的保存、翻刻和研究。尤其是在日本江户时代,和刻中医古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促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这些和刻中医古籍在清代及其以后又部分地返传中国。返传的和刻中医古籍中,包括部分中国失传已久的珍贵医籍,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返传中国的和刻中医古籍尚未见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中国馆藏和刻中医古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目录学、版本学等方法,对其现存数量、种类、特点以及分布情况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以期系统地了解和刻中医古籍的发生发展历史,为更好地发挥国内和刻中医古籍的作用提供条件。 本文以1991年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为基础,根据本文拟定的考察对象范围,将其中的和刻中医古籍整理出来,辑为《中国馆藏和刻中医古籍目录》,以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分析。为了更全面地收集和刻中医古籍的相关资料,笔者于2006年3月赴日本茨城大学进行了实地学习和考察,收集了当地和刻中医古籍的相关资料。 本文主体分为4部分内容,分别是: 1.中医古籍传入日本的简要回顾 2.和刻中医古籍的产生与传播 3.和刻中医古籍返传中国的时代和途径 4.国内馆藏和刻中医古籍概述 此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和刻中医古籍对中日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借以对和刻中医古籍进行历史的评价,并呼吁重视对和刻中医古籍的研究。 本文所云“和刻中医古籍”指的是中国医家编撰的、传入日本并经过日本刻印出版的中医类古籍。这类和刻本底本属于传入日本的中医古籍,或以原书基本内容为主,保持原书基本结构框架,辅助性地增加假名训点、眉批、旁注、序跋等内容。 文章先简要回顾了中医古籍传入日本的过程。中国医学流传到日本主要是通过两国人员和书籍的交流进行的。公元562年,吴人知聪经由朝鲜将164卷中国典籍以及佛像、乐器等带到日本,其中包括最早东传的中医药文献《明堂图》。中日之间以书籍为媒介的医学交流自此开始,直到江户时代末期从未间断过。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遣唐使、入宋僧和往返于两国间的商人,源源不断地将承载着中医药知识的书籍传入日本。而日本的医学界视书籍为老师,经过上千年不断地钻研学习,逐渐理解吸收了中国医学的主要精华,并融合本国的医学经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汉方医学。 中医古籍流播日本可粗分为早期(江户时期以前)和江户时期两个阶段。隋唐时期,日本积极移植引进中国文化,随着向中国派遣“西海使”(隋代亦称“遣隋使”,唐代亦称“遣唐使”),中日两国之间也开通了往返于海上的“书籍之路”。考察编成于885年~897年间的日本国家藏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可以看出中医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早期著作,隋唐时期多已传入日本。另外,宋版医书传入日本是从日本平安末期开始的,第一本传入的宋版医书是《大观本草》,自公元1192年开创镰仓幕府之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