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阻挡放电-改性光催化剂降解甲苯污染物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兴方法,而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法是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本文以甲苯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法降解甲苯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在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场中会有紫外光和大量高能粒子产生,这是低温等离子体与光催化能够协同反应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和过渡金属改性TiO<,2>,并将其置于等离子体场中,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时产生的紫外光和高能粒子将其激活,对甲苯进行催化氧化降解。 本文实验首先确定了Cr3+是对TiO<,2>改性的最佳过渡金属元素,然后将改性光催化剂涂敷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壁,实现等离子体和光催化技术协同降解甲苯。通过上述实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光催化的加入,明显的提高了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率,并且使得反应更多的向产生CO<,2>的方向进行,而减少臭氧等副产物的生成。在1000J/L的能流密度条件下,单一等离子体对甲苯的降解率为68.7%,而在等离子体场中添加TiO<,2>光催化剂之后,降解率提高到75.6%,而改性之后的光催化剂更是降解了79.3%的甲苯。在1000J/L的能流密度条件下,单一等离子体场对甲苯降解之后的CO选择性为44.9%,而添加改性光催化剂之后的CO选择性下降为43.8%;单一等离子体场对CO<,2>的选择性为29.7%,而添加改性光催化剂之后CO<,2>选择性提高到35.7%;单一等离子体场对甲苯降解的碳平衡是74.6%,添加改性光催化剂之后谈平衡增大到79.5%。在1000J/L的能流密度条件下,涂敷改性光催化剂之后,臭氧浓度相比较单一等离子体技术从59.5ppm下降到49ppm。 实验还发现,在等离子体.光催化技术中,引入铝胶作为光催化剂载体,可以更好的提高甲苯的降解率和减少反应的副产物。在能流密度是1000J/L的条件下,使用铝胶作为光催化剂载体将甲苯的降解率从79.3%提高到83.9%,CO<,2>选择性从35.7%上升到47.7%,碳平衡从79.5%上升至93.4%。 除此之外,实验还考察了电场强度、停留时间、入口浓度、内电极直径和匝数、进气湿度、进气中添加氩气等因素对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增大、入口浓度变小、内电极直径变小,匝数增多,甲苯的降解率就会变大,而进气湿度对降解率的影响是:随着湿度的变大,降解率先变大后变小,反应中臭氧浓度也会降低。当湿度达到0.6%时,甲苯转化最高,在能留密度为1000J/L的条件下,甲苯的降解率达到85.7%。臭氧浓度降低至40.8ppm。进气中添加氩气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甲苯的降解率,在1000J/L的能流密度的情况下,添加Ar使得甲苯的降解率从79%上升到89%。文章最后对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甲苯的反应进行了宏观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即kt=-ln(1-x)。电场强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反应速率与电场强度的数学模型:kt=--ln(1-x)其中k--0.01586e(E/<3.463>)-0.03649(E≥2.98kv/cm)。
其他文献
自19世纪开始碱激发水泥凭借其早期强度高、强度发展快、良好的孔结构、水化热低、耐侵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碱激发水泥中水化产生的凝胶类的水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这种大数据将对于整个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改变。面对与海量信息的传输要求,如何提高卫星通信技术水平,以适用于大数据时代对于通信的要求,这是对于卫星通信提出的新难题。  【关键词】 卫星通信技术 大数据 技术应用  一、概念论述  1.1卫星通信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无线电波是今天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手段,但是无线电波容易受到地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教学流程的再造,是“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广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初中政治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唯一的德育类课程.更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抛弃传统的教
本课题结合“十·五”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设备不对中激光检测诊断与治理系统”、沈阳市科技局基金项目“任意转角激光对中仪若干基础问题研究”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通透性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规整可调的结构特性、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在催化、合成功能化纳米材料、分离、以及生物传感领域
【摘要】 在电力系统中,对通信电源蓄电池组的维护是通信运维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对蓄电池组进行维护时,传统的维护方法是到变电站进行现场测量检查,并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耗时长且耗人员、工作量多。远程充放电技术是实现远程对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操作及对充电机状态的远程控制和设置等功能的一種技术,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对个别重要220千伏变电站的通信电源采用了远程充放电技术。  【关键词】 通信电源 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