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通过促进染色体外DNA的降解抑制肝细胞癌恶性演进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的形成与演进往往伴随着癌基因的扩增。最近的研究显示,癌基因的扩增不但发生在染色体上,还能够通过染色体外的环状DNA(ec DNA)来实现,这为癌症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维生素D是一种内源性天然分子,已有临床数据表明其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3种肝癌细胞系(PLC-PRF-5、SK-Hep1、Hep3B)中,通过经典的检测ec DNA含量的中期染色体检查法,结合ec Seg算法进行分析,证明了维生素D能够减少肝细胞癌(HCC)中的ec DNA。为了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降解的ec DNA是否与HCC的恶性演进存在关联,本研究通过提取纯化HCC细胞系中的ec DNA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维生素D能够显著下调HCC细胞中导致肝癌恶性演进的ec DNA,我们选取了下调程度高且circle score排名靠前的3个基因,通过DNA FISH进一步研究其在中期染色体水平以及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维生素D能够显著减少这3个基因的ec DNA含量,同时也显著下调它们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 RNA测序分析,本研究发现维生素D下调的基因参与HCC的恶性演进,且大部分下调的基因与ec DNA的测序结果存在一致性。通过进一步的生化研究,结合3种小鼠肝细胞癌研究模型,包括BALB/cNude皮下移植瘤模型,H22-luc肝原位移植瘤模型,DEN诱导肝癌模型,本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够抑制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在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形成。紧接着本研究对维生素D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够促进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也称为GC)入核,GC入核后与核酸内切酶DNase1L3及去泛素化酶USP25形成复合体,使DNase1L3免受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因此上调了DNase1L3的蛋白水平。本课题对DNase1L3的体内外功能进行研究,发现DNase1L3在HCC细胞中发挥直接降解ec DNA的功能,从而抑制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在体内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本研究将ec DNA作为潜在的HCC治疗靶点,阐述了维生素D通过促进GC入核上调HCC中的DNase1L3蛋白水平,发现DNase1L3能够直接降解HCC中的ec DNA,从而抑制了HCC的恶性演进。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维生素D抑制HCC的具体分子机制,同时,DNase1L3的发现为HCC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其他文献
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对于锂电池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大的比表面积,是极具潜力的高活性锂电池(LIBs)电极材料。然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精准调控仍面临重大挑战,而且电极材料结构与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揭示。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制备了新型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并通过原子水平的结构和成分控制,精准调控
学位
由单层极化细胞组织成管腔是上皮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正确定向对于上皮管腔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是纺锤体定向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PRMT1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的主要成员,介导蛋白质精氨酸不对称二甲基化修饰,从而在细胞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等。本研究发现PRMT1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向,进而影响上皮管腔的形成。本研究利用上皮亚器官体外模型3D-MDC
学位
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心脏疾病,反复地住院治疗会严重地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并且加剧了社会负担。在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心脏氧化应激、心肌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出现。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是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但CDDP治疗心脏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在本实验中,我
学位
血清型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致病菌检测、分型和溯源工具之一。然而,传统血清学鉴定方法虽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诸多缺陷。细菌表面多糖抗原主要包括热稳定性菌体抗原(O抗原,O-antigen)和荚膜多糖抗原(K抗原,capsule),具有高度的结构多样性,并决定了血清型的多样性。参与细菌表面多糖抗原合成的基因具有高度遗传学多样性,是表面多糖抗原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开发血清型分子分型体系
学位
显著性物体检测的目标是找到图像中最显著的一个或多个物体。近年来,显著性物体检测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比如物体识别、图像检索、图像编辑、视觉跟踪等。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显著性物体检测模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性能,但是受限于噪声的影响,模型的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从噪声抑制的角度出发开展显著性物体检测研究。首先,针对标签噪声问题,本文以RGB图像的显
学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入环境难以降解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芳香族类污染物对硝基苯酚(PNP)和卤代烃类化合物1,2-二氯乙烷(1,2-DCA)被广泛使用和合成并通过不恰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是环境安全的微生物模式菌株,在生物降解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
学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携带有耐药性结核菌株的患者增加,抗结核新药的研发变得至关重要。分枝杆菌独特的细胞壁结构是其具有耐药性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和正在开发的许多药物都通过抑制细胞壁成分达到治疗效果。硫脂-1作为分枝杆菌细胞壁上含量最多的硫脂,不仅是重要的毒力因子,还作为神经元激活分子引起机体咳嗽,进而增加结核病的传播。因此,抑制SL-1的合成成为研究抗结核
学位
如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成为了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代名词,它不仅逐步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也颠覆了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让信息传播真正实现了一触即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也孕育出了“网络舆情”这个时代独有的产物,它表明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开始学着将声音网络化,运用网络手段在社会传递着个体的观点和想法,以此反映出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声音。从现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蓬勃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逐渐演变成为国家、民众、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由于大气污染显著的区域关联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大气污染治理必须打破传统的属地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协作小组或者一体化小组的形式推进污染治理工作。近些年来,随着众多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已经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及汾
学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人类遭遇创伤性事故后,诱发各种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进而表现出的相关临床症状,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且社会危害性高。PTSD患者在面对与之前的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情境或其他特定情境时,会表现出持续和强烈的恐惧反应。其核心症状表现为侵入、回避、认知与情绪的持续负面状态以及唤醒与反应能力的改变。目前对于PTSD的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