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逐年递增,使得人才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硕士生就业问题成了学生、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硕士生的高质量就业。在此背景下,高校硕士生的就业指导突显出它的现实意义,关于硕士生就业指导研究的重要性跃然纸上。首先,本文以职业兴趣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应根据学生人格特质和不同专业领域特色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并注意个体发展的动态性特点,有计划的将就业指导贯穿硕士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其次,本文选取符合中国国情、文化和职业分类体系特点的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作为本次调研工具,通过spss.2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较高的信度。为探究不同职业兴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笔者自编了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问卷,经对试测和正式施测数据的分析,得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本文选取地方高校某省属重点大学硕士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业兴趣量表的对等性原则选取对应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加深本课题的研究深度。收集整理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位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硕士生整体就业指导需求程度较高;第二,硕士生就业指导需求总分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领域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就业指导需求高于男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的学生,研三学生高于研一、研二学生,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生高于理工科学生;第三,硕士生职业兴趣与专业领域对等性占比高达85%;说明各专业领域与对应的职业兴趣具有较高匹配度;第四,硕士生职业兴趣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在现实型、研究型、企业型职业兴趣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第五,在生源地上,除了艺术型职业兴趣存在显著差异,其余职业兴趣无显著差异;第六,在年级上,硕士生在现实型、研究型、常规型职业兴趣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二和研三学生得分高于研一学生。第七,现实型、研究型职业兴趣与就业指导总分呈现显著正相关,艺术型职业兴趣与指导老师技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第八,现实型和社会型职业兴趣对就业指导需求具有强烈的预测作用,现实型职业兴趣显著正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社会型职业兴趣显著负向预测就业指导需求。最后,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指出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提升硕士生就业指导效果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