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观察治疗前后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溏稀等症状的变化情况,评价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白石汤治疗组30例、西药得舒特对照组30例。   2.治疗组采用白石汤治疗(炒白术20g,石菖蒲6g,地榆15g,乌梅6g,仙鹤草15g,肉豆蔻10g),每日1剂,煎2次,于早、晚餐后30分钟服用。对照组口服得舒特50mg,每日3次。两组均以连续用药8周为一疗程。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作出综合评定。   结果:   (1)总体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30例中,临床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作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对改善肠鸣矢气、腹胀症状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对食欲不振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腹痛、腹部不适、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次数、大便溏稀及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白石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从临床角度验证了白石汤是治疗IBS-D的有效方剂。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白石汤对大鼠肠粘膜肥大细胞(MC)活化、脱颗粒情况及5-HT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5组,空白对照组3只,西药组5只,其余每组各6只。实验前10h禁食,自由饮水。各组大鼠采用生大黄煎液灌胃和束缚应激刺激法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予造模,不予以任何药物干预;模型组:按上法造模后,予以0.9%生理盐水灌胃,10ml/Kg,2次/日,连续一周;中药高剂量组使用35%浓度颗粒剂灌胃,1.22g/次,2次/日:中药低剂量组使用10.5%浓度颗粒剂灌胃,0.31g/次,2次/日,连续一周;西药组:以得舒特按30mg/kg灌胃,1次/日,连续一周。一周后分别脱颈椎处死各组大鼠,剖取大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粘膜,免疫组化法行MC甲苯胺蓝、类胰蛋白酶、c-fos染色及5-HT染色,进行相关病理观察,分析大鼠肠粘膜下层MC总数及活化数、5-HT指标值。   结果:HE染色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大鼠肠粘膜组织炎症情况好转;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治疗后大鼠肠粘膜组织炎症改善更为明显;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疗效稍优,基本呈正常大鼠肠粘膜结构。   经甲苯胺蓝染色、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后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西药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c-fos染色活化大鼠肠粘膜活化肥大细胞(MC)情况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药能减轻肠粘膜炎症程度,抑制炎症后肠粘膜肥大细胞(MC)的迁移生成,明显减少肠粘膜肥大细胞MC数量。   5-HT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西药组及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与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药能明显抑制大鼠肠粘膜5-HT的表达。   结论:白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可能与减轻肠粘膜组织炎症、减少肠粘膜MC活化,降低5-HT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摘 要: 校园告示语是一种社会性标志语,具有简洁醒目、鲜明准确、通俗易懂特征。本研究以各种校园告示语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微观探讨其语用语言特点以及相关语用策略的使用状况。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小儿厌食文献的整理,按临床推拿、推拿针刺和针刺治疗小儿厌食分类,进行推拿、推拿针刺和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的取穴与手法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的临床效应对比分析,并
摘 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上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会影响到留学生今后的汉语学习。作者通过观察新疆师范大学教师讲课和对初级留学生的问卷访谈,探讨了适合中亚初级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语言问题,发现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建议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意义重大。  从学科本身来看,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的非智力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应是具有独立判断的、独特个性的人。素质教育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教学范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课
摘 要: 美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审美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关键词: 美育 语文教学 课文之美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为美育能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情感,培养人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到愉悦和满足。初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美学的角度感受语文课文中的美,能够感染学生的思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