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不仅影响自身,还影响其教育对象,甚至影响着当地村民,其辐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彰显着其独特的价值。近几年,我国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越来越受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较全面的视野。但在已有相关研究中,针对某一年龄段的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研究还比较少,且目前新生代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逐渐引起重视。因此,本研究尝试对福建省新生代农村公办园教师的精神生活进行考察,从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灵生活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其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背景,以期探析福建省新生代农村公办园教师精神生活的真实状态。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下的个案研究方法,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样的原则,在福建省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各走访了一所农村公办园,共与五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福建省新生代农村公办园教师的精神生活各个维度存在不同困境,在心理生活方面,硬件设施不完善造成教师工作不便,使教师感到苦恼与无奈;同事间缺少专业交往、不被所隶属群体接纳,使教师感到挫败感和孤离感;现场师幼比过低,为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加阻碍,且不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易导致教师产生专业失败感,降低自我效能感。在文化生活方面,园舍文化设施不到位,与教师精神需要不匹配;文化活动内容枯燥,教师艺术活动爱好受到限制。在心灵生活方面,教师欠缺职业自信,多为生存型教师职业观;且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反思自主性较弱。针对以上困境,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展望。在心理生活方面,通过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物质短板、落实园舍卫生清洁工作,促进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转化;帮助幼儿教师寻求心理生活方面的契合,改变教师间疏离关系,促进专业交流;通过提高现场师幼比例和加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切实改善教师处境,调整其心理认知偏差。在文化生活方面,力所能及地对园舍进行改造,进而为教师们提供其所需的精神资料,建立教师精神生活家园;园所可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充实自身文化活动内容,共同推进教师文化生活建设。在心灵生活方面,提供精神价值指引,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信,促进教师职业价值观转型;引导教师主动追寻人生价值,培养其反思能力,再促进其将反思能力迁移至其教育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