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吡非尼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评估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皮修复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的2月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0-300g,随机选择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大鼠于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碱烧伤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碱烧伤后,实验组即A组予以5g/L的吡非尼酮滴眼液,对照组B组予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每组右眼行滴眼液治疗,均每天滴6次连续14天。各组分别在应用滴眼液治疗后的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损伤面积、角膜混浊情况,并于第7天及第14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下右眼角膜。通过角膜组织的HE染色观察各组结构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测Collagen Ⅳ、α-SMA、VEGF、CD34的表达情况,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α-SMA、VEGF、PEDF、CD31、CD34、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对大鼠角膜缺损面积和角膜混浊情况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大鼠角膜缺损面积的比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碱烧伤后第7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混浊评分比较在第7天和第14天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对吡非尼酮实验组和PBS对照组大鼠角膜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在碱烧伤后第7天及第14天,PBS对照组角膜组织中见大量炎性细胞,而吡非尼酮实验组中同样也有炎性细胞形成,但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少。3、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角膜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角膜组织中无α-SMA及CD34表达。VEGF在正常角膜组织中极低表达,Collagen Ⅳ表达于正常角膜基质层。碱烧伤后Collagen Ⅳ、α-SMA、VEGF、CD34均有明显表达,Collagen Ⅳ、α-SMA在第7天及第14天吡非尼酮实验组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累积光密度值(IO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D34则在第14天差异最为显著。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吡非尼酮实验组在碱烧伤后PEDF的表达较高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α-SMA、CD31、CD34、VEGF表达量均低于PBS对照组,且具有一定的差异。但NF-κB的表达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吡非尼酮通过下调碱烧伤后大鼠角膜组织中Collagen Ⅳ、α-SMA的表达,抑制角膜瘢痕形成。2、吡非尼酮能抑制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中VEGF的表达,促进PEDF的表达,提示吡非尼酮在控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吡非尼酮可减少CD34及CD31的表达,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抗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