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在我国内陆河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在中国内陆淡水河流鱼类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众多的学者围绕黄河流域从不同学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查和研究,但对不同流域河段所进行的工作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上游地区在许多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空白。正是源于此,作者主要从鱼类群落学角度,对位于黄河干流上游区域的宁蒙河段的鱼类及其水生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其完善和丰富该段河流鱼类研究的基础资料。调查工作分别于2009年4月—6月、8月—9月分2次进行,有效工作时间为期4个月。研究工作选取黄河干流宁蒙河段的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多样性和主要鱼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是拟解决:(1)黄河干流宁蒙河段鱼类的物种组成与群落多样性特征;(2)黄河干流宁蒙河段主要大型鱼类的生长特性;(3)黄河干流宁蒙河段饵料生物资源的组成、生物量以及与鱼类群落结构的关系。调查工作严格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的要求进行,共设置采样点10个,获取鱼类标本1886条。研究内容分别按照相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分类鉴定确认,黄河干流宁蒙河段共有鱼类24种,隶属于4目,9科,22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共17种),占该河段鱼类总种数的70.83%。在体型大小的分布上,小型鱼类(共16种,1275尾)占到三分之二,为该河段鱼类构成中的主体,而大型鱼类(共8种,611尾)仅占小部分比例。在区系组成上,该河段鱼类区系成分分属于5个区系复合体,分别是中华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北极淡水区系复合体。其中,晚第三纪早期鱼类区系复合体所占比例最大(17种,占所有种类的54%)。2.通过群落多样性参数的计算,并与其它河流、湖泊进行比较,得知本河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偏低(丰富度指数R平均值1.3904,多样性指数H’均值1.1832),群落稳定性不高(均匀度指数J’均值0.5577)。优势种的确定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河段优势种有5种,按照优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鲤鱼(Carassins auratus)、鲶鱼(Parasilurus asotus)、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Cuvier)、鲫鱼(Carassins auratus)、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常见种类有7种,一般种类有7种,少见种类有5种。3.采集并定性和定量分析浮游生物样品,求得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密度,并将所得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与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几个参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鱼类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浮游生物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均匀度指数不存在这种相关性。4.对几种主要大型经济鱼类的年龄、体长、体重进行鉴定和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鲤鱼以1—3龄鱼为主,其它鱼类以1—2龄鱼为主,体长、体重均以小个体为主。在体重与体长的关系表现上,鱼类体重与体长的三次方成比例,属于均匀生长类型。通过以上分析,该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为:黄河干流宁蒙河段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但由于一些不可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该河段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低龄化”,“个体小型化”相当严重,资源已经处于严重衰退状态。因此,加大对该河段乃至整个黄河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力度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