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开采成为世界各国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而深部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浅部开采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些理论还未完善,特别是对深部条件下的仰斜开采研究比较少,对深部仰采条件下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的认识还不全面,不足以指导实际生产。因此,对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开滦集团唐山矿为地质背景,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有:(1)对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的研究,包括:针对不同的开采角度,分别分析了不同角度下的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形式,得出当所采煤层倾角较小时(12°以下),工作面覆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可划分为垮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当所采煤层倾角较大时,工作面覆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可分为岩层的垮落、弯曲及沿层理面的滑移;建立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的力学模型,得出基本顶来压时的破断位置为上支承端上表面,计算出基本顶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12.68m、35.4m;通过分析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前上方煤岩受采动及沿煤层向下的层向分力的影响,得出工作面上方岩梁在工作面前方就有可能发生断裂,出现超前裂隙。(2)利用相似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推进距离下工作面覆岩的垮落形态、位移及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得出:①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约为120m,影响高度约为30m,周期垮落步距约为30m,影响高度约为45m。受沿煤层倾斜向下的层向分力的作用,老顶周期性垮落体的形状呈平行四边形,一对平行线与煤层倾斜方向一致,一对平行线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形成一个钝角,即垮落体有沿煤层倾斜方向向采空区一侧滑移的趋势。②在仰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超前工作面30-90m位置会产生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成110°-130°的裂隙,裂隙的影响高度约为105-199m,裂隙的产生导致工作面覆岩的下沉量增大,裂隙附近的覆岩应力发生突然释放而减小。③在回采及超前裂隙的作用下上覆岩层的破坏影响范围呈现出梯形演化规律。④在保护煤柱与工作面前方一定位置处会出现集中应力,在老顶发生初次垮落时应力集中现象最明显,应力值分别为33MPa、29.9MPa,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2.06、1.87。(3)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推进距离的工作面覆岩的垮落形态、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得出:①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为115m,初次垮落影响高度约为25m。周期垮落步距为35m,周期垮落的影响高度约为40m。垮落后的岩体有向采空区滑移的趋势。②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煤岩与工作面后方保护煤柱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边界保护煤柱一直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当老顶初次垮落时应力值达到最大,保护煤柱处与前方煤岩的应力值分别为35MPa、32MPa。(4)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及煤矿实际情况,提出深部仰斜开采下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在超细煤水煤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固硫剂,可以有效控制超细煤水煤浆燃烧过程中硫的释放,起到固硫作用。但固硫剂的加入对超细煤水煤浆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对超细煤水煤浆
以彬长矿区火石咀细粒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灰分、硫分含量较高的现状,进行了浮选-絮凝选矿试验。试验从影响浮选的工艺因素入手,考察了原煤性质、煤浆浓度、药剂制度、工艺流
冲击地压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煤岩体动力现象。随着我国煤矿采掘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概率也不断升高,我国首次出现冲击地压是在地下200m深度,即将出版的煤矿新规程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大型露天矿项目的建设,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大型露天矿随着开采深入,形成一些高陡边坡,边坡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制定出一套有效
学位
为保证产品质量,半导体厂的生产需在洁净室内进行,同时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少金属与空气接触,需要大量使用氮气作为保护气,因此可能会产生部分区域缺氧问题。当空气中氧气含
安全是民航运输业的生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深,民航运输量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空域环境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现代航空运输已经呈现出高密
经验1:详细规划,心态是关键rn@广西高考理科第一名,杨晨煜,730分rn杨晨煜不仅是2019年广西高考第一名,更是广西历年来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很多人问他学习的经验,他说最重要的是
期刊
矿床三维模型是矿山数字化的基础及核心内容之一,为解决复杂矿床地质模型存在建模速度慢、精度低、容易出错等不足,本文在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矿山三维实体建模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