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应用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溶栓干预急性期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为优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搜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急性期湿热下注证的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240例,给予四妙勇安汤加味内服、冰硝散外用、低分子肝素钙桥接华法林钠片,同时经外周静脉或经溶栓导管给予尿激酶。根据中西医结合方案中尿激酶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系统溶栓组178例和导管接触溶栓组62例,分析其疗效。结果:1.导管接触溶栓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48.39%)高于系统溶栓组(29.78%)(P<0.01)。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3.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导管接触溶栓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系统溶栓组更低(P<0.05,P<0.01)。4.系统溶栓组的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7天和14天较治疗前低(P<0.01),导管接触溶栓组D-二聚体水平治疗后先升高后降低(P<0.01)。导管接触溶栓组治疗后3天、7天D-二聚体水平较系统溶栓组高(P<0.01),治疗后14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导管接触溶栓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较系统溶栓组低(P<0.05);导管接触溶栓组治疗后7天静脉通畅评分与系统溶栓组治疗后14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与治疗后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8天静脉通畅率明显升高(P<0.01);导管接触溶栓组较系统溶栓组高(P<0.01)。7.两组患者尿激酶的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导管接触溶栓组的尿激酶使用时间较系统溶栓组短(P<0.01)。8.导管接触溶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系统溶栓组短(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整体方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静脉的再通。导管接触溶栓可以快速开通阻塞的静脉,保护静脉瓣膜的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