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必要。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对其外在表现——自主学习行为的观察、测量、研究等。有研究表明,归因对自主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但并未详细研究。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不同归因方式对自主学习行为有怎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名大学生为被试,横向包括文理两个专业,纵向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共三个年级,以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MMCS)和修订后的自主学习行为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对大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自主学习行为的预测作用。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大部分学生将其原因归为外部因素;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在对学业成就失败进行归因时,大一与大三的学生相比,大一更倾向于做外控归因,且归因于背景;在专业上,文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对失败归因时,在失败背景与失败运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总体上较好,自主学习行为量表总成绩得分率超过61.7%;4、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行为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说,大一和大三的自主学习行为总成绩要高于大二;大一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维度上自主学习行为较多;大三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三个维度上,自主学习行为较多。在专业上,文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将归因的各维度与自主学习行为各维度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将原因归为内控时,与自主学习各维度显著相关。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成功内控对自主学习行为总成绩以及各个维度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