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及核电站取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但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紧缺和匮乏问题,政府不得不支持和发展核电来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由于核电站发生事故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保证核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极其重要,特别是在强震作用下,土层液化将会引起核电站建筑物发生严重破坏。为了建立合适的砂土动力本构模型,并分析强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核电站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提出了新的三维多重机构边界面模型,并利用Opensees软件对可液化场地核电站取水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以土的临界状态和边界面塑性理论为基础,引入状态参数,考虑砂土的剪胀特性,提出一个新型三维多重机构边界面模型。模型将复杂的宏观变形行为分解为一个宏观体应变机构和一系列空间分布的虚拟一维微观剪切机构。每个微观剪切机构包含一个微观剪应力-应变关系和一个微观应力-剪胀关系。利用三轴压缩试验应力条件,建立典型宏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包含12个参数,多数可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土性参数来确定。通过对砂土三轴压缩试验、空心圆柱剪切试验以及三轴循环扭转试验结果的数值模拟,表明模型不但能够合理反映在排水或不排水条件下砂土的硬化及软化特性,而且能在不增加任何参数条件下预测应力主轴旋转产生的变形累积特性和应变增量主轴与应力主轴之间的非共轴特性,以及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砂土应力路径和剪应力-应变关系。(2)基于Opensees建立了取水结构-地基土体的二维平面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场地地基土体可能发生液化的前提下,输入地震波,研究取水结构和地基土体发生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结果分析表明,在地震期间取水结构和地基土体都产生了一定的非线性变形,其中地基土体产生了较大的剪切变形,取水结构两侧侧壁与底板相交处的内力较大,为工程安全不利部位。经过校核发现,砂土层失去抗剪能力且发生大面积液化。但取水结构的变形和抗剪承载能力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安全要求。
其他文献
作为空间结构杂交体系的一种,索撑网壳结构以其结构轻盈,透光度好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地应用在一些大跨空间结构的采光顶屋盖中。索撑网壳结构通过拉索柔性体系与网壳
本文围绕跨度6m矢跨比0.1的单榀拱桁架拟动力试验进行试验模型设计和试验过程模拟分析。首先根据实验室条件和施工情况,确定了拟动力试验的模型结构,然后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
密肋复合墙—剪力墙混合结构是由密肋复合墙板和剪力墙组合而成的一种共同抗力的新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是在保持了密肋复合墙结构诸多优点的基础上,部分墙体采用混凝土剪力墙
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车、路、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汽车的安全行驶实际上是各要素之间统一协调作用的结果。丘陵区双车道公路是指地
学位
钢丝缠绕增强复合管(PS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复合管。它是用高性能粘树脂将内外层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与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高强度钢丝倾角错绕成型的网状骨架为增强
论文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塔桩基工程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土体-结构界面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复杂变形行为问题,在界面复杂应力路径下的界面行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造型单元的概念,借
学位
学位
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高层建筑中。这些带有转换层的结构其特点是抗侧力构件竖向不连续、传力途径发生突变、结构受力复杂。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由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涉及桩、桩间土、横向加筋和垫层等的相互作用,性状非常复杂,已有较多学者分别用模型试验、现场试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用于储煤的干煤棚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工艺要求,干煤棚一般是开敞结构,气流会从其内部穿过,其绕流和空气动力作用非常复杂。因此,对大跨开敞式干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