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前人对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指标,以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 9.2为图像处理平台,对1981~2000年中国小麦进行了逐年气候生态区划。通过对此20年小麦平均气候生态区划和前人的区划结果比较可知,由于近20年北方冬小麦生态区内各个气象站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直接导致该气候生态区南界在20年间南北波动并有向北移的总趋势。
气候的年际变化导致我国北方冬小麦生态区南界的年际波动,形成了中国冬小麦不稳定越冬区。以ArcGIS 9.2为图像处理平台,确定了不稳定越冬区。中国冬小麦不稳定越冬区自西向东包括: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的少部分地区、河南省(除最南部和最北部的少数地区)、湖北省北部少部分地区、山东省中部和南部、安徽省北部以及江苏省中部和北部。
为在播种前选择适当的冬小麦品种,以减少由于品种与当地气候条件不符造成的越冬冻害,本文对冬小麦不稳定越冬区内气象站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未来状态概率进行了马尔可夫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单站平均预测准确率为82.73%;从2001年到2005年逐年进行一阶转移概率预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1.43%、89.29%、96.42%、92.86%和62.96%,平均达到82.6%:而进行连续2年、3年、4年和5年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97%,66.27%,58.18%和51.85%,状态预测准确率随着阶数的增加而下降。
当预测气象站未来的最冷月平均气温状态为小于0℃时,表明在预测年该气象站属于北方冬小麦生态区,应当选择具有越冬特性或冬性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反之,则属于南方冬小麦生态区,应当选择不具有越冬特性或冬性较弱的冬小麦品种。对山西运城(53959)2007年的最冷月平均气温状态进行试预测,预测结果为小于0℃的状态,属于北方冬小麦生态区,因此应选择具有越冬特性的冬小麦品种,建议试种科农199、良星99、石022221(石麦15)等。这样就能在小麦的播种期,通过品种的选择,降低由于种植品种不当而造成的越冬冻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