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易患体质及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及辨体与辨病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调治方法。
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统一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査表和中医证型调查表。将被调查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的青春期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中医证型调查只针对病例组。对调查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病例组中医体质出现频次前五位的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及气郁质是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对照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51%。2.病例组易患体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3.病例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气虚证(26.7%)、肾阳虚证(20.7%)、脾虚证(18.8%)和血热证(实热)(14.8%)。4.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5.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病例组平均BM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与睡眠不足及喜食辛辣有一定相关性(P<0.05)。
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其中13-15岁以气虚质为主,16-19岁以阳虚质和气郁质多见,本病常见证型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脾虚证和血热证(实热)。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和脾虚证相关;阳虚质与肾阳虚证相关;气郁质与血热证(实热)相关;阴虚质与肾阴虚证和血热证(虚热)相关。体重指数过小、睡眠时长不足、喜食辛辣是引起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统一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査表和中医证型调查表。将被调查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的青春期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中医证型调查只针对病例组。对调查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病例组中医体质出现频次前五位的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及气郁质是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对照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51%。2.病例组易患体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3.病例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气虚证(26.7%)、肾阳虚证(20.7%)、脾虚证(18.8%)和血热证(实热)(14.8%)。4.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5.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病例组平均BM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与睡眠不足及喜食辛辣有一定相关性(P<0.05)。
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其中13-15岁以气虚质为主,16-19岁以阳虚质和气郁质多见,本病常见证型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脾虚证和血热证(实热)。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和脾虚证相关;阳虚质与肾阳虚证相关;气郁质与血热证(实热)相关;阴虚质与肾阴虚证和血热证(虚热)相关。体重指数过小、睡眠时长不足、喜食辛辣是引起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