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基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温和合成氨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NH3)不仅是工业和日用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也是可再生能源的输送介质。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及造成大量碳排放。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氢并耦合合成氨(e HB)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经。值得注意的是,压力型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氢气输出压力通常低于5MPa,而传统Haber-Bosch工艺使用的铁基催化剂要求苛刻的反应条件(400~500°C,10~30 MPa)。因此,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和合成氨技术互补融合,亟需发展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制氢系统相匹配的相对温和条件下合成氨技术(反应条件:≤400°C、≤5 MPa),现有面向化石能源的工业合成氨催化剂在此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难以满足要求,设计开发新型高效的合成氨催化剂就成为贯通“可再生能源-氨”路线的关键。因此本毕业论文以Ru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制备温和条件下高性能的氨合成催化剂为目标,设计和制备一系列遵循解离或缔合机理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N掺杂碳的空心球(N-C)载体上制备限域的Ru纳米颗粒催化剂,遵循解离机理路径,具有高效的氨合成性能。随后,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Ru的负载量来调控Ru颗粒尺寸合成了亚纳米Ru簇催化剂,遵循缔合加氢路径,提高了合成氨反应性能。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TiCN促进的Ru/ZrH2催化剂可以同时结合解离和缔合加氢两种路线活化氮气,从而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的氨合成性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用苯甲酸引导Ru纳米颗粒的沉积位置,将Ru和/或Co纳米颗粒限制在N掺杂碳(N-C)的孔道中。制备出的限域Ru Co合金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烧结能力,在氨合成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长期稳定性,其中Co1Ru2/N-C在400°C和3 MPa下氨合成反应速率达到18.9 mmol NH3 gcat-1 h-1,是未将纳米颗粒限域在孔道的催化剂的2.25倍(金属沉积在载体表面上)。Co1Ru2/N-C在400°C下加热68 h后,氨合成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而在未限域的情况下,Ru和/或Co纳米颗粒的尺寸从2.52 nm增加到约4.25 nm,氨合成速率降低了48%。这些结果表明,通过将Ru和/或Co纳米颗粒限域在N-C的孔道中,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2.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Ru的负载量来合成从亚纳米团簇到纳米颗粒的多尺度Ru基催化剂,根据Ru含量将催化剂分别标记为0.1wt.%Ru/N-C、0.3wt.%Ru/N-C、0.5wt.%Ru/N-C和1.2wt.%Ru/N-C-RT。研究结果表明,当Ru尺寸减小到亚纳米级别时,催化活性和NH3合成反应机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亚纳米Ru尺寸的0.5wt.%Ru/N-C在氨合成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相同反应条件下,其TOFRu是具有纳米Ru尺寸的1.2wt.%Ru/N-C-RT催化剂的3.6倍。In situ DRIFTS和UV-vis结果表明0.5wt.%Ru/N-C在氨合成反应过程中遵循缔合加氢机制。3.设计制备TiCN修饰的Ru基催化剂可以同时结合解离和缔合加氢路径以实现优异的氨合成速率。催化剂Ru/3TiCN/ZrH2在360°C和0.2 MPa条件下,氨合成速率可达到16.3 mmol NH3 gcat-1 h-1,性能优于先前报道的Ru基催化剂。实验表征和DFT计算表明,TiCN可以将电子转移到Ru中心并且抑制Ru金属的聚集长大,产生更多的B5位,从而促进N2的直接解离形成NH3。此外,Ru金属有利于TiCN上形成氮空位,而氮空位可以实现N2的吸附和逐步加氢生成*N2Hx中间物种,进而产生NH3。Ru金属和TiCN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解离和缔合加氢双路径活化氮气,从而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高效的氨合成。
其他文献
自驱动光电探测指无需提供外部能源即可实现光电响应的一个过程,在信息通讯、近场成像、军事监视等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具有极性结构的Ruddlesden-Popper(RP)型层状材料,其通式为(A’)m(A)n-1BnX3n+1,特别是铁电材料,通过自发极化形成较强的内建电场促进载流子输运,在自驱动光电探测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将极性RP型层状钙钛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自驱动
学位
高效氨合成催化剂的研发是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对氮气吸附太强和太弱的钴和钼制备出了对氮气吸附能力适中的高效Co3Mo3N催化剂,其氨合成活性高于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然而这种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复杂。因此我们试图使用钴和钼作为活性金属,通过改变金属的添加顺序和将活性金属碳化来制备氧化铈负载钴钼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不同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反应气体吸脱附性质的差异,探究其对氨合成性
学位
为了探索使用旋转床处理对苯二酚废水的过程规律,在自制的旋转床中研究液体在亲疏水球形填料表面的流动特性,开展了旋转床活性炭吸附对苯二酚废水过程研究,并利用H2O2协同强化去除对苯二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以单层和多层亲水玻璃圆球(接触角约为50°)和PTFE疏水圆球(接触角约为114°)为装填填料,以着色水为液相,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并研究了液体在球形填料表面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液体
学位
在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今天,CO2资源化利用日益得到重视。目前,CO2环加成反应是最有前景的CO2固定方法之一。但由于CO2的高稳定性,使得环加成反应发生条件极为苛刻,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低温低压下催化CO2环加成反应的催化剂是极具意义且充满挑战性的课题。席夫碱金属配合物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通常作为催化剂应用于CO2环加成反应体系。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可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学位
硅基材料,作为一种地球含量丰富、理论比容量高、并且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的负极材料,备受广大科研人员的喜爱。本课题针对硅基材料的缺陷(体积效应大、导电率低等),探究了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硅-锡基复合材料的性能。首先采用球磨的方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长,不同原料质量比的硅锡复合材料,探究金属锡对于硅材料的形貌结构、导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确定比较优异的制备条件为有效球磨时间20 h,质量比纳米硅:
学位
本论文以构建搭载功能纳米粒子的多孔复合支架体系为主要内容,基于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有机框架基质和多功能无机纳米粒子的设计,合成了几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肿瘤治疗领域遇到的现状和面临的难题。针对现有的化疗效率低和副作用大等一系列问题,详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药物载体,包括纳米脂质体(nanobubbles,NBs)、静电纺丝和脱细胞外基质水凝胶(dec
学位
为解决由于传统能源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人类开始寻找新能源,在众多形式的新能源中,氢能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最好的新能源之一,而对于氢能的利用,也是目前全球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在对氢能的利用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其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加氢站问题进行研究。氢本身比较难以压缩,因此其储存和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不利于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而氨作为氢的有效载体可很好的解
学位
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的扩散渗析被认为是最具有经济前景的酸回收技术,但是扩散渗析的规模化应用面临处理量较低这一关键技术瓶颈。为了提高扩散渗析酸回收的处理量,必须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酸渗析系数。传统的致密型阴离子交换膜因为结构致密,膜内自由空间体积小,离子在膜内的扩散速度慢,从而导致其酸渗析系数较低,在此基础上对膜进行改性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膜的扩散渗析性能。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多孔膜为膜基体制备多孔交联
学位
Yang等人在2006年首次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的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将置信规则结构分为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析取范式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规则数量,减小系统参数规模,从本质上解决置信规则库的“组合爆炸”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基于析取范式的置信规则库的已有许多相关研究,但仍存在众多问题,尤其对于数据缺失问题仍缺少足够的研究。首先,基于析取范式的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的准确率依赖于训练数据集的质量,当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设备的工艺参数不断提高,使得蠕变裂纹扩展成为高温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高温结构蠕变裂纹扩展寿命评价需要可以准确描述材料蠕变变形行为的本构方程,因此研究纳入蠕变变形机理的本构模型从而预测金属材料在宽范围应力区下的蠕变变形和蠕变裂纹扩展行为对于高温结构的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00℃下的P91钢为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金属材料在不同应力区的不同蠕变变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