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阳气为一身之本,统帅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阳气存之则生,失之则死。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著述中,重阳的思想均有所体现。从《周易》始终强调阳的一面,认为没有阳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生长壮大。到《内经》把阳气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阳气者,若天与同”,阳气一直都是占着主导地位。《伤寒论》继承了《内经》重阳思想,处处体现扶阳思想,尤以使用桂枝、附子、干姜等辛温药物为要旨。而后世卢崇汉、郑钦安等医家对扶阳理论也有更进一步发展,扶阳广泛运用现代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也使到扶阳思想不管从理论上或是临床上更加完善,《伤寒论》是一部集理法方药的临床著作,其体现的辛温扶阳思想是后世扶阳思想发展和完善的基础,故研究《伤寒论》中主要辛温扶阳药物附子、干姜、桂枝的相互配伍运用,能加深对扶阳思想的理解及体会,更好地运用《伤寒论》思想指导临床。2.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得出附子、干姜、桂枝在《伤寒论》中的相互配伍规律,更加完善对扶阳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医传统文献专题汇编研究。首先,分为三个配伍组(桂枝配干姜、附子配桂枝、附子配干姜),对伤寒论中条文进行筛选,选取符合以上三个配伍组的条文方证,然后结合相应条文进行论述,从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结合导师临床上运用附桂姜配伍的具有代表性的病案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说明姜附桂三者相互配伍规律。4.研究结果:《伤寒论》进一步发展了扶阳思想,将扶阳运用于临床,“以阳气为本,时时顾护阳气”的思想始终贯穿如一。而《伤寒论》扶阳思想重点体现在温阳药物附子、桂枝、干姜等药物的运用上,而这三种药物各自相互配伍扶阳之意更强,能更好地弄清三种药物的相互配伍规律,则能更进一步了解扶阳思想的精髓之意。通过对三种药物各自相伍条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干姜配桂枝,使干姜所生之阳透达周身,而不致于首中而壅滞,桂枝得干姜则温阳扶正祛邪之力倍,对于表邪下陷致下利、中焦脾胃阳虚、寒湿水饮内停胸腹、阳气郁遏尤为显效;附子与桂枝相配,附子补火助阳,解散寒凝,有“推墙倒壁之功”,但其性走而不守,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升降出入尽所宜之,而桂枝善走气分,通行肌表营卫,二者相伍,更增扶正散寒,解表祛邪之力,常治疗卫表阳虚夹风寒湿表邪未解之证;姜附二药相须为用,使回阳救逆,温中安寒的作用大增,同时生附子的走窜之性随干姜内敛,直入内脏,扶其弱阳,而成其回阳救急、力挽狂澜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