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恢复发展开始,社会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时代,我国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因为其专业性和科学性,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参与精准脱贫方面也开始发挥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压力大、流动性大、工作倦怠却成为社会工作行业常见的现象,有学者开始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展开了研究。职业倦怠作为一种现象容易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例如医生、护士、教师等,目前来看,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对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还有待补充。因此,本文以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为研究内容,以合肥市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了合肥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总体水平和具体表现,并具体分析了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缓解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职业倦怠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做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社会支持理论,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第三部分是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出的结果,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人性化三个维度得出合肥市社会工作者虽然存在职业倦怠,但总体水平较轻。并从工作态度有待端正、心理情绪较低落、对他人付出意愿降低、对社工机构归属感偏低、对社会工作兴趣降低几方面分析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接着分析社工职业倦怠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第四部分是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从个人层面、工作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缓解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分别从社工层面、社工机构层面、政府层面提出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