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上世纪70年代始,西方发达国家食管腺癌(EAC)和贲门癌(GCC)的发病率明显增长,至90年代逐渐稳定,尤其是在美国,其发病率增加了2.5-3.0倍,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我国却缺乏大样本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将回顾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78-2012年食管腺癌及贲门腺癌的检出情况,对这两种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进行探讨,这将对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病情况、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汇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7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食管鳞癌(ESCC)、食管腺癌(EAC)、贲门癌(GCC)和远端胃癌(GNCC)患者的胃镜诊疗记录,对性别、年龄、诊断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线性回归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统计学上有差别。结果1、总体检出例数及检出率我院35年间共行胃镜检查440248例,食管鳞癌10323例(检出率为2.3%),食管腺癌350例(0.08%),贲门癌3076例(0.70%),远端胃癌5642例(1.3%)。2、性别比例各种肿瘤男女比例分别为:食管鳞癌4:1,食管腺癌:3.6:1,贲门癌:4.5:1,胃癌:2.3:1。3、疾病检出率3.1在过去35年间,食管腺癌总检出率依次为0.18%、0、0.07%、0.08%、0.08%、0.11%、0.07%(R=0.143,p=0.143)。贲门癌的总检出率依次为0.53%、0.70%、0.82%、0.81%、0.81%、0.79%、0.63%(R=0.981,p=0.001)。3.2在男性,食管腺癌检出率为0.24%、0、0.10%、0.11%、0.11%、0.16%、0.12%(R=0.032,p=0.945);贲门癌检出率为0.64%、0.90%、1.12%、1.04%、1.14%、1.30%、1.09%(R=0.796,p=0.032)。3.3在女性,食管腺癌检出率为0、0、0.02%、0.02%、0.04%、0.06%、0.03%(R=0.826,p=0.022);贲门癌检出率为0.22%、0.27%、0.35%、0.42%、0.38%、0.28%、0.22%(R=0.917,p=0.049)。4、构成比4.1食管腺癌总体构成比(食管腺癌检出率/(食管腺癌+食管鳞癌)检出率)依次为21.4%、0、1.9%、2.2%、3.4%、3.9%、3.2%(R=0.880,p=0.021)。贲门癌总体构成比(贲门癌检出率/(贲门癌+远端胃癌)检出率)依次为16.8%、25.3%、33.7%、30.7%、38.3%、36.6%、35.3%(R=0.842,p=0.018)。4.2在男性,食管腺癌构成比依次为23.1%、0、2.0%、2.5%、3.4%、3.7%、3.2%(R=0.865,P=0.026)。贲门癌构成比依次为18.0%、26.3%、37.0%、33.6%、41.7%、41.1%、37.9%(R=0.839,p=0.018)。4.3在女性,食管腺癌构成比为0、0、1.6%、1.1%、3.3%、4.7%、3.4%(R=0.902,p=0.0005)。贲门癌构成比依次为7.1%、13.5%、23.1%、22.5%、29.0%、24.3%、25.4%(R=0.833,p=0.020).5、四种肿瘤的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以》70岁为主要发病人群,50-69岁次之,《49岁发病率最低。6、食管鳞癌和远端胃癌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35年来食管腺癌检出率无明显改变,构成比上升。贲门癌检出率和构成比均缓慢上升,以男性更明显。食管鳞癌在经历10年急剧的上升趋势后开始下降,胃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四种疾病均以70岁以上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