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发展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夫妻称谓系统的演变也是如此。夫妻称谓系统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和伦理文化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关系。深入解析夫妻称谓系统形成、发展、变化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具有社会历史意义,还具有文化现实意义。因此对夫妻称谓系统演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夫妻称谓系统的发展演变轨迹,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从中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正确地使用它,增加生活情趣,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不同时期夫妻的具体称谓入手,研究其称谓所体现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伦理,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包括夫妻称谓所体现出的性别差异,差异的形成以及变化的原因。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借鉴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综述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夫妻称谓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夫妻称谓演变的相关因素。夫妻称谓系统的每一步演变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分不开。先秦时期母系氏族的遗风仍然存在,妇女并没有完全成为男子的附庸,夫和妻的地位是平等的,有些称谓是夫妻双方共用的,但是通过指称夫妻的具体称谓词,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根据性别进行的分工在夫妻称谓中的体现;随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制度使社会呈现明显的男尊女卑,男女地位的不同以及伦理文化的影响都使得称谓语中的性别差异得到了强化,体现在夫妻称谓系统中是指称丈夫的称谓多为敬称、尊称,而指称妻子的称谓则多是谦称甚至贱称。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也有不同的称谓与之相适应。妇女根据丈夫的爵位高低,得到不同的封号,享有不同的待遇。依据爵位不同,指称夫妻的称谓语是不同的。夫妻称谓系统在传统社会中存在明显的等级色彩。到了近代,随着封建制度的彻底消亡,社会提倡人人平等,等级色彩明显的夫妻称谓以及歧视性称谓和贱称都退出了夫妻称谓系统,出现了能体现男女平等的多种称谓方式。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以“三纲”为代表的封建伦理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人们的情感,但是只要伦理的控制稍微松动,人们的情感就流露出来,夫妻之间的爱称和美称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中后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出现,世俗文化迅速发展,很多俗称开始进入夫妻称谓系统,夫妻之间有情趣的反语昵称也大量出现,成为夫妻称谓系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夫妻称谓系统的演变不仅受到社会制度、伦理文化的制约,也受到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夫妻称谓系统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次的发展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