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好的日本主体性论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内好是日本著名的评论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战后以中国为鉴,思考如何解决当前日本所面临的问题。他出生于日俄战争结束不久的时期,成长于日本动荡不安的年代。日本在取得日俄战争胜利之后,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像西方各国一样踏上帝国主义之路。且日本人开始对近邻东亚国家抱有优越感并蔑视他们。竹内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他大学专攻中国文学科(当时叫做“支那文学科”),自此开始了和中国的机缘。竹内大学期间得到了亲赴中国的机会,他被中国人民和中国风土强烈吸引,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不久后,他与武田泰淳、增田涉等同志一起创立了中国文学研究会。研究会的目的是对抗“支那学”、“汉学”等现有的中国研究体系,开展新的中国研究方法。竹内虽然在战争时期解散了中国文学研究会,但之后他也依旧以中国为研究中心不断撰写评论、论文。虽然他的著作深受时代背景影响,但他的思考框架在当代仍然值得思考,仍带给我们许多启蒙。他的思考框架在展望中日关系以及今后的亚洲社会发展方面,依旧举足轻重。他试图打破现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将他者置于自身内部,从主观出发来认识他者,通过自身与他者的对抗这一过程厘清自己。他反复地通过这样的过程来试图重新认识“自己”(他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洗ぃ出す”)。这一过程在当代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竹内自1934年至1950年代的著作。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与解散、抗日战争的结束,开始探讨日本文化论以及国家近代化过程论。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探究当时竹内好对于中国的问题意识,并探讨这一问题意识带给竹内好的影响。第一章探讨竹内好“发现”鲁迅的契机。因竹内好“发现”鲁迅的过程涉及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历史,因此第一章主要对研究会活动期间的文献进行梳理。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经历各种变动的时期,所以本文结合日本的变动和竹内好自身的经历来整理他的思想变化,阐明“发现”鲁迅的过程。经过梳理,本文认为竹内好“发现”鲁迅的契机源于自身感到的“不幸”。竹内为了中国进行的活动的出发点并不是热爱中国,而是下意识的对中国的歧视导致的。这既是他的“不幸”也是“对自己的背叛”。第二章以竹内好的“不幸”为线索,探究他的问题意识,由此试图理解竹内好从鲁迅身上获得的思维方式。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幸”,并试图认识中国,试图去认识作为“自己”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他认识到日本缺乏的是鲁迅著作中描述的“挣扎”这一抵抗的姿态,他认为这也是日本问题的根源。于是竹内好尝试使用鲁迅著作中“挣扎”这一方法,来处理和自身的矛盾以及与对自身造成影响的日本的矛盾。第三章主要考察竹内好究竟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日本的问题。他通过“挣扎”认识到当时日本存在的问题——“主体性的欠缺”。本文主要通过考察《中国的近代和日本的近代》这一著作来探讨竹内好的态度。他通过“挣扎”的过程来寻找中国独有的概念及心态,在这一过程中他意识到日本的“奴隶性”,并认识到“奴隶性”导致的“主体性的欠缺”才是日本需要克服的难题。经过以上考察,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竹内好以作为“他者”的中国为鉴,认识到日本“主体性的欠缺”,并对此产生了危机感。同时这一危机感造成了贯穿竹内著作始终的“态度”。其危机感也和他的问题意识相通,即“为何日本必须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换而言之,他认为日本盲目相信外来事物的状态导致战争选择了日本。因此,他一直讨论作为“他者”的中国的原因既是为了提醒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奴隶性”,也是为了在直面中国的过程中发现日本的主体性。
其他文献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指马克思基于共同体视角并以共同体为逻辑线索,来观察人类历史和人类发展命运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重要组成部
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难题。环境伦理学是反思环境问题同时为解决环境问题结出的理论硕果,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则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
推力滑动轴承广泛应用于电站、钢铁和化工等大型机械设备中,作为其关键部件,推力滑动轴承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机器整体性能的发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机器的运转速度和载
煤层气在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商业开发,但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其中煤层气井产出水在排采初期具有高盐度、高矿化度的特点,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的巨
从文化符号与叙事原型意义而言,“父亲”的内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且呈现出一种不断增值的趋势。众多文学作品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写到父亲,并积极塑造着父亲的形象。余华
消费者从一种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消费该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网络效应。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以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产品最具代表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对有色金属铜越来越广泛的需求,国内的铜消费量已居全球首位,铜期货交易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和保值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期铜市场波动频繁,价
“一幅图胜过万语千言”,信息可视化技术使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可视化的图形图像获取信息的内涵和潜在结构,这大大降低了人的认知负担,大量成熟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已经涌现出来,许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行业对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需求量。为了符合这种需求,伺服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