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英语在社会交流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学会英语、学好英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英语教学逐渐低龄化,学生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的写作能力却一直变化不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由于我国初中班级内学生人数多,老师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写作指导,加上课时有限的客观因素,写作常常作为回家作业,使学生的写作不能得到老师及时、有针对性的监控和指导。此外,教师对写作没有专项、系统的指导,教师注重写作后批改而不是写作之前的指导,也是学生写作得不到提高的原因。本论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写作和阅读都是以语篇为基础的。因此希望通过阅读语篇分析,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往习惯用“自下而上”,即从单词、词组、句子、段落到课文的阅读指导法,现在在此基础上增加“自上而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即通过介绍阅读文章的篇章图式结构,连贯和衔接,主位、述位推进等,改变学生缺乏篇章意识的现状。在写作上,不再只注重学生写作以后的批改和订正,而要在学生开始写作这个过程之前就预先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构思,使学生写作之前就能根据体裁要求,安排好头脑中的图式,确定文章的连贯和衔接,层次和逻辑。从而解决学生作文中没有谋篇布局,没有逻辑,内容贫乏等问题。本论文试图证明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联动机制;通过阅读语篇分析,能够对写作有帮助。本论文的理论依据是语篇的连贯和衔接、图式理论和格式塔理论等。在进行阅读文章的语篇分析时,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语篇,介绍语篇的衔接: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等,建立不同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讲解文章的推进方式,观察这样的阅读指导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本论文选择对青浦区东方中学2010届两个初三毕业平行班的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实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粗略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再通过双组前后测,实验观察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还进行一些定性的实验;追踪个别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变化。通过本论文,笔者发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正相关,阅读过程中图式结构对写作中的记忆有帮助。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本论文采用了三个语篇分析的理论,但是不能区分各自对写作提高发挥的功能究竟有多少。此外,本论文未对写作对阅读的反作用,语篇分析对阅读本身的作用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