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微处理器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化、高功率密度化以及高频化发展,电子设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热挑战。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废热,将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高效的热管理是解决散热问题的关键,其中填充于芯片和均热板之间以及均热板和散热器之间去增强热耦合的热界面材料是热管理的核心材料。商业上,传统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共混聚合物基体和导热填料,由于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极低(0.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处理器朝着小型化、高集成化、高功率密度化以及高频化发展,电子设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热挑战。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废热,将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高效的热管理是解决散热问题的关键,其中填充于芯片和均热板之间以及均热板和散热器之间去增强热耦合的热界面材料是热管理的核心材料。商业上,传统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共混聚合物基体和导热填料,由于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极低(0.1~0.3 W m-1K-1),往往需要填充超过40~50 vol%的导热填料才能形成有效的热传递通道。但是,高的填充含量不仅带来更高的成本,更会牺牲聚合物基体的柔顺性。对于热设计,热界面材料的柔顺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热阻,并且能有效缓解应力集中,避免器件翘曲失效。如何实现高导热和柔顺性共存是制备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的瓶颈问题。本课题聚焦于解决热界面材料高导热和柔顺性难以兼顾的难题,以碳基热界面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取向导热结构,对碳基填料进行功能化改性,对聚合物基体的柔顺性进行设计,去制备具有高导热高柔顺性的热界面材料。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高导热高柔顺石墨/聚丁二烯热界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章我们通过对导热石墨膜和聚丁二烯进行交叉层叠的策略去实现热界面材料高导热和柔顺性的共存。制备出的取向石墨/聚丁二烯热界面材料(VGP/PB TIM)不仅展示出极高的通面热导率(64.90 W m-1 K-1),还具有类似于生物软组织的柔顺性,在50%压缩应变下的最大应力仅为93 k Pa,以及出色的压缩回弹性能(储能模量220 k Pa,力学损耗因子0.226)。这些优异的性能得益于交叉层叠策略,其不仅可以实现石墨膜在聚丁二烯中的垂直贯穿取向,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填料对聚丁二烯本征力学性能的影响。其次,我们通过对石墨膜表面进行等离子轰击、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功能化处理,有效的降低了石墨膜和聚丁二烯之间的界面接触热阻,并且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此外,将V-GP/PB TIM用于实际芯片散热验证中,其不仅展示出优秀的散热能力,还显示出优异的散热稳定性,相比于纯的聚丁二烯橡胶垫片,使芯片温度相对降低了约158℃。此外,交叉层叠策略和功能化改性方法也为同类型导热填料制备高性能热界面材料提供了启发,例如,氮化硼膜、碳纳米管膜。最后,这种简单的制备工艺具备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商业化应用。(2)柔顺性可调高导热碳纤维/硅橡胶热界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章我们以碳纤维和加成型硅橡胶为研究对象,基于在加成型硅橡胶基体中构造碳纤维垂直取向阵列的策略,制备出的取向碳纤维/硅橡胶热界面材料(CF/SR TIM)在碳纤维填充量仅为20 vol%时,通面热导率高达43.47 W m-1 K-1。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调节加成型硅橡胶的交联密度,进一步降低了CF/SR TIM的接触热阻,并且制备出了能适用于不同封装压力的高导热高柔顺性热界面材料,对于柔顺性最好的20 vol%-CF/SR TIM,在35%压缩应变下的最大应力仅约为35 k Pa,类似于生物软组织,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在10次最大压应变为40%的压缩回弹循环后的回弹率高达85%。其次,我们通过在CF/SR TIM表面覆盖功能化涂层去增强面内方向的导热,使其总热阻下降将近一倍。此外,将功能化涂层处理后的CF/SR TIM用于实际芯片散热验证中,其展示出了优异的散热性能和散热稳定性,相比于13 W m-1 K-1的商业化产品,在30 W热功耗下使芯片温度相对降低了66°C。最后,我们基于取向结构去调控聚合物基体力学特性的策略为制备高性能热界面材料开辟了一条蹊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准二维(2D)钙钛矿多晶薄膜因具有传统三维(3D)钙钛矿材料的优势,即可溶液法制备、带隙可调、色纯度高、缺陷容忍度高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高等特点,同时钙钛矿表面被疏水性的有机胺间隔体层保护,能够有效阻挡水氧侵蚀,提升了所制备薄膜的稳定性,这些优势使准2D钙钛矿薄膜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准2D钙钛矿薄膜呈现多相结构,其特有的能量漏斗效应能够促进能量高效传输。此外,准2
利用太阳能催化分解水制氢,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形式进行储存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现有的二维(2D)光催化剂不能有效解决氧化和还原反应产生的质子(H+)和羟基(OH-)离子在各自表面的积累问题,导致正常的光催化水裂解反应不能继续反应而停止。本文充分把握当前光解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困难,通过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来预测和设计一系列不含金属的新型二维极化多孔光催化剂。不含金属的多孔催化剂的发现
自2009年Miyasaka等报道钙钛矿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25.7%,超过了以碲化镉(Cd Te)、磷化铟(In P)为代表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各类器件结构中,反向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备简单、迟滞效应小、成本低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青睐。然而,低温溶液法制备的
<正>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类与老化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全身骨骼肌肌量减少和肌力、功能下降的临床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肌少症常被认为是共存病理状况的次要后果,轻症者临床表现不明显,而一旦出现了相关临床症状,则已然发生肌肉结构与功能的显著性改变,
锂资源是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国内锂矿精度极低,在锂精炼过程中往往伴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既能够响应国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环保要求,同时也能使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以锂云母浸出渣(以下简称锂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机制砂和不同的添加剂,制备性能良好的锂渣基多孔陶瓷材料,可为锂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较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其优异的性能而成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光伏材料之一。目前,基于实验室的小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达到25.7%,逐步赶超主流硅基太阳能电池。然而,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长期稳定性仍未满足户外运行超过25年的要求。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二维(2D)钙钛矿材料。现已开发出众多基于不同有机间隔阳离子的2D钙钛矿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稳
铌酸银(AgNbO3)基反铁电陶瓷因其独特的反铁电性和高居里温度而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的特点,使其在电介质储能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质。但就有效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而言,纯AgNbO3陶瓷远达不到器件化应用的要求,探索提高该类陶瓷储能特性的制备方法和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对铌酸银基陶瓷材料进行稀土掺杂改性,系统研究稀土掺杂对AgNbO3陶瓷显微结构、相结构、铁电性/反铁电性、
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全固态柔性薄膜电池作为微型器件的适配电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薄膜电池主要用于可穿戴设备、可植入医疗器件、微型传感器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拓宽工作温度区间、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相对于目前研究较多的金属锂负极、硅负极和石墨负极,Li4Ti5O12(LTO)负极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几乎不发生结构改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通过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在学术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图像传感、光通信、环境监测和化学/生物检测。然而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由于自身缺陷限制,对探测环境要求高,很难满足当前复杂的市场需求。结构式为ABX3的三维钙钛矿材料,具有可见光吸收效率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带隙可调节等优异的光电特性,是制造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钙钛矿单晶材料具有无晶界、晶格连续完整、缺陷密度低等
本文论述了在现代竞技体育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合理应用,并就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了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