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研究在光化学反应对于设计、光合作用机制研究、太阳能利用和分子开关和分子器的开发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从头算方法,对四氯化苯醌—二苯撑体系(CL-BP)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及溶剂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用考虑电子相关的MP2方法研究了该体系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在计算该体系电子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时存在的基组重叠误差(BSSE)问题。在优化配合物分子构型时,保持孤立的给、受体构型不变,通过改变给、受体中心间距,构造中心间距与能量的势能曲线,找到能量最低点的方法找出配合物的最稳定构型。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研究了CL-BP配合物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激发态的计算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受光激发能直接产生电荷转移态(CT)。在球孔穴近似和点偶极近似下,对电荷转移吸收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经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的电荷转移跃迁能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本文还对3-羟基黄酮分子体系(3HF)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及双荧光现象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相吻合。该体系绿色荧光带是由于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异构体3HF(T)S1→S0的跃迁造成:而蓝紫色荧光带则是3HF(N)分子的S1→S0的跃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