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综合作用下的产物。随着现代科技的变革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空间参与了社会的生产并被赋予各种社会关系色彩,空间格局发生的巨大演变,日渐改变着人们对时空的体验和认知。西方学者列斐伏尔,率先从“空间的生产”讨论了空间在资本的钳制下,变身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并被割裂为等级化的空间。随后,国内外学者纷纷探究了现代社会空间内部的矛盾与冲突。然而,从目前来看,学界对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研究缺少整体性的把握,对人类社会空间发生变革的缘由有待进一步挖掘,故而有必要追溯社会空间问题形成的历史渊源、梳理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基本维度,并挖掘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实践方法论特质。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性质的考察,阐明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造、发展中资本逻辑化的趋向,揭示了在资本积累的内在要求下空间发生异化和重组的过程。而破解社会空间问题的道路,则在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调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绝大部分劳动者提供发展的时空自由。马克思以回归现实生产实践活动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空间的分析,为我们把握空间的历史内涵与指导现实社会空间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基本维度与当代价值研究,主要由以下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讨论马克思“从实践理解问题”与其社会空间思想的确立。旧哲学以主体或者客体的思维方式对空间的理解,无法洞察到社会空间的主体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则“从实践理解问题”出发,向我们展现了社会空间是人们以劳动实践活动对自然空间的改造下,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关系特质的空间。由之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空间观的变革,开辟了对空间问题理解的新视野。第二章主要讨论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只能通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人“以实践为中介”对自在自然空间的改造,使之成为对人来说“现实的、人化的、历史的自然空间”。人化自然空间从而具有了“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资本对人化自然空间的塑造具有“创造性和破坏性”的特点。第三章围绕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人类社会”维度展开论述。马克思对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批判表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社会空间内部中人自身、社会环境、社会形态等的发展;特定的社会生产实践不仅改变着社会空间“量”(人化自然空间范围)的扩大,也决定着其“质”的飞跃;犹其在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实践过程后,社会空间呈现为更加精致的资本权力空间。第四章讨论了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价值旨归”维度。马克思认为,资本权力,从微观生产领域、到工业城市空间的布局、再到全球空间殖民扩张的形成,构建了一系列的空间剥削机制,致使社会空间成为异化的存在。破解社会空间中的非正义性压迫和剥削问题,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从而为社会绝大部分人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最终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空间。第五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讨论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对中国研究和发展空间的指导意义。对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研究,从理论方面看,有助于人们从生产实践的视角、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和从革命批判性视角等,推进对社会空间问题的研究。从实践方面来看,有助于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空间,构建人类均衡发展、共享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空间提供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