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组织靶向性的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藜芦醇主要来源为虎杖,是植物在恶劣环境下遭遇感染、机械损伤、紫外线照射或暴露于臭氧中等受侵害时,自身分泌的一种可抵御霉菌感染的植物抗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中。多以单体和其糖苷形式存在,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异构体是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在室温下白藜芦醇是一种类白色固体粉末,其熔点为253℃到255℃。其分子式为C14H12O3和分子量是228.25 g·mol-1。白藜芦醇是一种脂溶性复合物,溶于乙醇,约50毫克/毫升,在二甲基亚砜中最少为16毫克/毫升,微溶于水,约3毫克/100 ml,白藜芦醇作为两个结构异构体存在:顺式-(Z)和反式-(E)。顺式和反式白藜芦醇都属于苷类,这意味着它们被限制为苷类分子。当暴露于热或紫外线辐射中,反式结构转化成顺式结构。白藜芦醇主要以更稳定的反式结构存在,它被发现在75%湿度和40℃温度的空气中较稳定,它们都是加速稳定的条件。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制备白藜芦醇常规脂质体,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稳定性为指标,以增加白藜芦醇脑组织浓度和缓释为目标,对不同膜材,成膜温度,时间,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酰乙醇胺比例,缓冲液pH值等单因素进行考察,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定了最佳制备方法,建立一种高效液相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浓度的方法,研究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性质,靶向性和药动学,考察其在SD大鼠体内的分布。   方法:与结果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制备工艺,用反向蒸发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同法制的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为:成膜温度40℃,转数140 r/min。水合时间30min,缓冲盐PH为5.8,卵磷脂:胆固醇=2:1,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1,有机相和水相比例1:10。   SD大鼠(200-220g)随机分为三组,白藜芦醇常规脂质体组,白藜芦醇常规脂质体组,白藜芦醇生理盐水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白藜芦醇常规脂质体组和白藜芦醇生理盐水。主要观察血浆和组织样品中白藜芦醇浓度和药-时曲线。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白藜芦醇常规脂质体增加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相对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使药物在体内驻留时间相对延长。特别是长循环脂质体显著提高AUC和降低清除率,未修饰的脂质体组的药物主要分布在肝、脾中,脑中的浓度比较低。用DSPE-PEG修饰后的脂质体组在肝、脾中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脑组织中的Res浓度有所上升。  
其他文献
目的:对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抗肝癌作用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1、建立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以尿嘧啶替加氟为阳性对照,观察蜘蛛香总环烯醚萜对H22荷瘤小鼠瘤体
目的:对壮瑶药验方抗毒升白合剂(KDSB)的急性毒性、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提高机体免疫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一日最大剂量法
目的:对假蒟进行真伪、优劣评价,并初步建立假蒟质量标准。  方法:通过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与理化鉴定的方法进行生药学定性研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