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持续扩张,2013年6月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了16万亿。规模如此庞大的地方债,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有怎样的关系呢?受制于数据限制,关于地方债的实证研究尚不丰富。在我国,地方债务的组成比较复杂,它不仅包括体制内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债务,而且也包括与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这就增加了统计难度。此外,我国仍未确定统一的债务统计指标,也未建立地方债务的官方数据库,因此,学术界对地方债的产业结构效应开展实证研究,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通过对债务数据整理与计算,得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实证检验地方债务对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一,学术界对于地方债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测算标准,导致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从新的视角对地方债务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测算困难;其次,利用整理好的债务数据,从地方政府债务、产业、就业三个维度,分别建立地方债务--产值模型和地方债务--就业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针对性建议。 本文主要的结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已被学术界认可,我国目前的经济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结构红利‖。第二,地方债务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增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减少,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逐渐减少,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增加。第三,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例逐渐减少,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不断增加。第四,通过分地区回归,并得出每个地区的实证结果,发现各地区结论基本与全国保持一致,即适度的地方债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债务对于产业和就业的正面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