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症细胞的浸润、血管翳的生成以及滑膜的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如不早期系统治疗,最终会导致关节软骨与骨质的破坏,造成关节的畸形和劳动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RA的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其中以绝经期后的女性发病为多,男女比例为1:3。目前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为1%左右,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0.5%[2]。中医该病隶属痹证范畴,病程迁延,可损及筋、肉、骨,中医又称顽痹、旭痹、历节等。RA患者中滑膜炎症表现尤为突出,出现严重的滑膜增生,造成对骨关节的侵蚀。滑膜增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及养分的供应,原有血管不能满足增生组织的需求,因而出现新生的血管增加关节局部的血流量。所以,血管新生是RA发病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病科长期系统的开展了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总结RA活动期的关键病机之一为“湿热痹阻”,并提出了“清热活血”为治疗的根本大法。临床研究中发现,自拟清热活血方可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并且对于1年期、3年期的Sharp评分具有改善作用[3、4]。实验研究发现清热活血方能够上调CIA大鼠血清及滑膜局部IL-4的含量,亦可抑制INF-γ的表达,维持Th1/Th2细胞的平衡[5];检测血清中IL-17、MIP-1α以及RANKL均有下降趋势,提示该方药的延缓骨质破坏的作用哺]。通过前期研究,可以肯定清热活血方的“清热”、“护骨”的作用,现阶段就清热活血方的“活血”机制做一探讨。实验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方的“活血”作用,揭示该方药抑制滑膜组织内血管新生的机制,为治疗活动期RA提供理论、实验支持。实验方法:采用CIA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清热活血方大、小剂量干预,同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LY294002)对照组比较,观察清热活血方对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病理切片、滑膜病理切片、炎症因子(INF-γ)、血瘀相关因子(tPA)及促血管新生因子(eNOS、VEGF)等影响,其中各细胞因子采用ELISA去检测。实验结果:清热活血方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显示清热活血方可以抑制关节内滑膜的增生,延缓关节软骨与骨的破坏;滑膜病理切片显示,清热活血方治疗组滑膜组织内炎症细胞的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组织内可视血管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因子的检测:清热活血方大、小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NF-Y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同模型组比清热活血方大剂量组可以减少tPA的生成(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小剂量组可以下调eNOS的表达(P<0.05),清热活血方大剂量组能显著抑制eNOS的表达(P<0.01);对于VEGF的调控,清热活血方能够减少其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清热活血方药除了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节的炎症,延缓关节内软骨与骨的破坏,减少关节内滑膜的增生外,还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血瘀的情况,减少新生血管的数量,证实了该方药的“活血”作用。检测中,清热活血方药对于VEGF的调控不明显,可能与取样时间相关,需要后续实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