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伦理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宝藏。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人们遭遇的某些精神困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转化和创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是当前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之一,以其深厚的儒学积淀、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拓进取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品格以及躬行践履的工夫进入我们的视野,教育人如何通过主观践履冲破内外障蔽,化德性为德行,实现从理念伦理到实践伦理的转换。其思想体系中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等精华,有助于强化道德观念,提高主体意识,通过事上磨炼提高实践能力,塑造道德品格,坚守良知初心,对我国当下开展道德教育,推进道德建设有较高的借鉴意义。要想充分发挥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目前关于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于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本论文所论的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王阳明道德教育的目标、理念、内容、原则和方法等。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发掘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中含有当代价值的精神内核,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研究,具体分为“以何转”、“何以解”、“何以转”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何转”,即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以何价值内涵转化成为新时代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想资源。第一章,通过详细阐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明朝中期的历史背景,认真梳理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展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脉络。第二章,呈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全面深入地阐释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清晰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框架构成和完整面貌。第二部分,“何以解”,即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对新时代道德教育建设的启发。第三章,通过考察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对其进行客观理性的综合评析,分析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局限性,反思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深入探究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精华,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现状,提炼和彰显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构建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第三部分,“何以转”,针对当前道德领域和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利用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精髓给予启发和价值借鉴,进而开展创造性转化探索研究。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从现实论域探索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包含当代道德教育境遇和转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第五章,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研究和创新性实践探索,包含创造性转化的原则、路径和实践。以期经创造性转化后的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新时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智慧借鉴。
其他文献
问题行为是一种表现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因生理发育不全或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离正常同龄人的行为,对个体、学校和社会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易产生波动,是问题行为的高发群体。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行为的“问题行为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社会支持作为前因变量,融合“社会支持理论”的内容,选定心理韧性和学校归属感为中介变量,系统考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Hilbert空间中求解单调包含问题和公共解问题,其中单调包含问题是寻找一个点,它是一个集值单调算子与一个单值单调算子和的零点;公共解问题是寻找一个点,它既是单调包含问题的解同时也是非扩张映射的不动点.首先,针对公共解问题,我们在已有分裂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方法,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惯性分裂算法.在单值算子单调Lipschitz连续且集值算子极大单调的
每一项审判决策都关乎个体的切身利益,所以审判人员依据合理的证据做出公正的裁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诸多研究表明,审判人员也会受到各种法外因素的影响,而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就是其中的两种法外直觉性信息,被告的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极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影响审判人员。已有研究发现,面孔吸引力对审判决策的影响受到案件类型的调节,但目前并没有研究对“为何同为诈骗案,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却不同”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同为诈骗案,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幽默型领导以具有幽默这种积极倾向的领导方式,为解决组织内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国外学者对幽默型领导的研究也开始较早,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幽默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有意通过分享有趣的事等方式来娱乐某位特定的下属或团队(Pundt &Herrmann,2015)。已有研究表明,领导者的积极幽默可以提升下属的主观幸福感、领导认同和情感承诺,减弱其情绪耗竭、降低下属的社会距离感等
失信行为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以往研究表明,失信行为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人们在决策时会为失信行为找一些借口,从而说服自己失信行为是道德的。这种过程称为失信行为的合理化。目前对失信合理化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领域,探讨有着良好道德标准的人如何通过合理化做出欺诈、作弊等失信行为,很少有研究探索合理化如何促使不同的个体做出承诺违背、合同违约等人际间失信行为。本研究选取了一种常见的
学位
应得感(deservingness)作为一种感知判断,指个体对结果与其行为价值之间是否应得的感知。当面临挫折情境时,个体也会因其结果是否应得来判断是否应该同情或补偿自己。而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个体是通过消费活动来进行的。鉴于以往研究中较少考虑挫折情境下的应得感,本研究试图从挫折情境应得感的水平和类型出发,将其与购买决策及购买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考察挫折情境应得感和自我补偿动机对购买决
风险决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加重,人们对于老龄人群的风险决策问题也愈加关注。老年人所面临的风险决策问题十分复杂,了解老年人在收益/损失两种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对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决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现有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较少与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现状,本研究拟采用多种研究范式与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
学位
种族偏见(Racial Bias)是指基于他人种族而对他人产生消极的种族态度(Racial Attitude),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多种族国家中,在种族偏见的基础上会产生种族歧视(Racial Discrimination)行为,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种族偏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种族歧视行为的发生。相较于成年期的干预,儿童早期是更为理想的干预时
学位
特质焦虑是个体一种稳定且持久的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个体常常会对负性信息或威胁性信息存在着认知偏向,造成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损害,对负性信息遗忘困难。为了明确特质焦虑在不同感觉通道下对记忆抑制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选取高、低特质焦虑者为被试,以中性和负性情绪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有意遗忘的TNT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特质焦虑者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有意遗忘
学位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刺激出现在人们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时对其反应速度变慢的抑制现象。学习困难儿童已经被诸多研究证实存在显著的注意缺陷,我们在回顾以往个体视觉空间注意、返回抑制以及学习困难儿童注意研究的成果上,以Posner等人提出的知觉抑制理论为依据,采用ERP的技术手段,应用基于位置的线索-靶子范式对学习困难儿童返回抑制的时程和容量特点进行研究。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