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说服学生是所有思政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内外修养来打造活力四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的亲近思政课,进而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说服学生是所有思政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内外修养来打造活力四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的亲近思政课,进而热爱思政课,喜爱思政课教师,并从思政课中受益终身。因此,如何使各方因素协同发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要素和原因,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现实路径进行探讨。
文章除绪论外主要有三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对亲和力的内涵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阐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意义,即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有利于培养勇担大任的时代青年。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现状,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载体等要素中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和不足,并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对策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从教师主体要内外兼修、学生主体要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要因时而进、教学载体要灵活运用、教育环境要积极舒适、教学方法要因势而新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失衡的现象,本文从2009-2010年间流入市场的规模庞大的信贷资源切入,分析了信贷扩张冲击下企业投融资的异质性以及信贷扩张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研究信贷扩张的微观传导机制发现:(1)扩张幅度大的企业信贷总量增加且长期信贷增长显著。(2)扩张幅度大的企业手握大量信贷资源,但其投资规模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考察企业投资下降的原因发现,企业存在再放贷行为,即企业将获得的信贷资金提供给市
20世纪后半期,知识经济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由技术创新导致经济飞速发展的事例屡见不鲜。国内外经济学家一直关注于如何能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国更是把技术创新摆在核心发展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地区或者行业,产业多样化聚集模式和产业专业化聚集模式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研究何种产业聚集模式能更好的推动地级以上
长征是一部真实感人的革命传统教科书,长征精神是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汗水凝结的革命精神,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习近平曾经强调指出:“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更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伴随着高校建设和发展一路走来,校园文化蕴含着高校的特色基因,积淀着高校丰厚的历史底蕴,是高校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精神价值,承担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各式新媒体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层出不穷,有着即时性、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在发挥其德育功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载体以及方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待需调整的国内工业布局,党中央作出进行三线建设的决策。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百万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奔向三线地区,在三线热土上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青春。贵州位于西南地区,地处高原,山林众多,素有西南屏障之称。这里气候潮湿,夏季雨水多,冬季阴冷。加之自古以来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其工业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以及薄弱的工业
网络“丧文化”是当前活跃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它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戏谑性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并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追捧。作为一种亚文化,网络“丧文化”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的涵化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关乎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立足当下网络
重视“三农”问题和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引领势在必行。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以铜仁市“民心党建”为实例,研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了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
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揭开了“微时代”的序幕,随即各种微媒体应运而生,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机”与“危”并存的。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路径面临着诸如“配方陈旧”、“工艺粗糙”、“缺乏亲和力”等窘境,而微媒体深得大学生青睐并被普遍使用,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的落实,为打破传统路径的窘境提供契机;另一方面,微媒体中充斥着大量消极、腐朽的思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是新时期激励党和人民勇于开拓、奋勇向前、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精神动力。“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三大核心内涵,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将“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正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各具优势的媒体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壮大主流舆论的阵地,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整体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在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媒体信息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引领中国走上了媒体融合的快车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走向融合发展亦成为所趋之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发展好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想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