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标是指工程、货物和服务的购买人依照一定程序将其采购对象的数量、规格以及交货条件等信息公开,以吸引满足条件的承包商、供应商参与竞争性出价,购买人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供应商完成购买任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我国的招标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成长和发展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招标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学生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必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教学设施设备。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我们对设备采购的方式进行了改革。招标采购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采购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有效防止重复购置。因此,招标采购方式在各级各类中学的采购活动中得到广泛的试用。然而,由于我国中学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加上市场行为的不规范,使得中学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加强中学设备招标采购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中学设备采购的制度,规范采购的行为,已成为中学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学在发展过程中的采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行的招标制度对这一特殊产业带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现行的一些采购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对一些中学招标案例的分析,探讨招标给中学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同时对招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实施过程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从而有助于相关人士的决策与监督。招标方式在中学设备采购中的应用,除了加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意识,还要进行有力有效监督。只要使用恰当,招标采购方式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节约资金,降低办学成本,为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