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从世界和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论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武汉·中国光谷,以这四个地区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试验区。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目标,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实现手段,信息化是现化化在过剩工业基础上的延伸或扩展。其次,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五个方面所构成: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4、环境污染少;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之,概括了新型工业化道的主要特征。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信息化为动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其基本推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重新进行了完整的定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与三元经济结构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和系统性的经济现代化实现方式。 第二部分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与现实必然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所决定的走出符合本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总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世界工业经济缪硕士学位论文MAST匕R’ST卜IESIS发展的客观结果。 第三部分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进行合理的战略选择,才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实施四大创新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增长模式转变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第四部分对我国己迈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四大地区进行了考察。包括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京津唐大都市连绵带、武汉·中国光谷,这四个地区是目前开始迈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型,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试验区。同时分别介绍了这四个地区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的状况。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伟大创造。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应当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做出不懈的探讨。本文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上所提出的尝试性的看法和见解,力求为这一历史性课题作出新的实践和理论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