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式解读之由来、内容、影响的追问与回答,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的阿尔都塞式解读图景。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尔都塞式解读,实际上是在继续着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未竟的事业”即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努力。这一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图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属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阿尔都塞的思想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的转变,即早期的他立足于科学主义的认识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为“理论实践的理论”;此后,他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的自我批评;晚期的他把阶级斗争概念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二是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问题。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而非线性的机械决定论),他关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探讨就是对这一多元决定论方法(即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典型例证。一定程度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尔都塞式解读不仅实现了对教条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反拨,而且在这两者之间呈现出调和折中的特征,是介于教科书体系式解读与人道主义式解读之间的一种理论干预。本文第一章是对阿尔都塞式解读之由来的阐述。主要探讨从“柯尔施问题”②的提出、到“阿尔都塞问题”③的提出所面临的国际相关学术论争背景。值得注意的是,阿尔都塞所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一派,虽然也和人道主义一派(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样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之维,但却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亦感到不满;虽然两者同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但却都在某种程度上反对前苏联(含东欧)于1938年被斯大林定为一尊的“教科书体系”。第二章主要是对阿尔都塞式解读之内容的评述。这部分的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阿尔都塞早期和晚期(以1967年①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属性问题的解读。他早期主要立足于科学主义认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实践的理论”;晚期则主要立足于政治实践领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另一方面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问题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一种“多元决定论”,他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探讨就是对这一方法的典型例证。第三章是对阿尔都塞式解读之意义的总结与评价。主要结合国内外学界的相关评价,如以沙夫等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所展开的批判等,来试图探析阿尔都塞式解读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以期对这一阿尔都塞式解读作出总结与评价。